主持人:您是不是要接著講中國詩的詬病,我已經看到了。
范曾:詬病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剛才講的好的反面就是詬病。具體而言:第一,老是想怎么樣能畫好,你筆底下不動它好來不了的,你積以年月,一年、兩年、十年,它必然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不信的話 你就這樣試,它無法限定時間,也不要空生煩惱。煩惱障是經常使我們個人坐那兒就陷入困境的那個東西,如果講你什么東西都不能放下,你老是想到畫外的事情太多,想到詩外的事情太多,畫和詩本身給你的就會很少。另外不要死于章句,不要死于格律,其實我對格律是非常重視的。我有個學生博士生跟我學詩,十年了,現在他的格律沒問題了,在格律完全沒有問題的時候,在意義上面我就進一步要求。經常他們寫的詩和對聯等等,他們都叫我用紅鋼筆給它改,有的寫“隔”,這個詩說的不是那回事“隔” ;“此句過酸” ,什么叫酸啊?諸位哪個談談什么叫酸,這個酸。對,這個酸就是嗲,這個酸就是無文而拽,是為酸;多文而拽,是為腐。因為它有個動作加進去是個拽,它不是發(fā)出來的,一拽文這個酸秀才氣味出來了,死于章句。古人有這個句子,一個小儒他會死于章句。可是這是人家的東西,這已言古人口了,你要點化他才行,你不點化他那就是一個套襲別人的成語。所以韓愈講過:惟陳言之務去,陳腐的語言要去掉。那么格律重要不重要呢?你如果講要做個真正的中國詩人,它重要。那格律會不會束縛你的思想呢?當你才藻不多的時候,當你腹中的文章不多的時候,當你的詞匯很闕如的時候,你會感到選擇東西很有局限,這個問題就需要積以年月慢慢解決。有了豐富的才藻,你又能夠嚴格地遵守格律在嚴格的格律下而恢恢游刃有余,這是本領。你叫一個演《三岔口》 幾個武打的,在一個很廣闊的空間打,他不算本事;就在一張桌子上,這個本事大,是不是?恢恢乎其游刃有余地,這就是嚴格的格律家所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藝術的極品。
鐘宛嫣(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學生):我們在試圖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常常遇到不知道如何使用一些意象,如何使用一些古人曾經有過的意象,但是我們卻能夠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范曾:我舉一個例子,像毛主席《詠梅》,他這就是看到陸放翁的詠梅詞以后,他又有一個新的境界出來,兩首詞都是極好的詞。可是毛主席他就能夠點化,這樣的點化是允許的,不是詞面的抄襲,而是境界上的一個相通而提升。那么這樣的對待古人的詩詞,融化自己的詩詞里是非常好的。
鐘宛嫣:謝謝。
下期預告:
范曾:我給中國的詩詞下了個定義:摩 挲 音 韻 律 通 郵 人 鬼 神,這十個字是我對中國詩的一個簡略的概括。作中國詩你不懂聲音、 不懂格律、不懂詩詞的韻律,你談不上是中國的古典詩。中國文字的特性決定了中國詩歌的特性。一字一個音,或者多音,比如講看東西的看,你可以念成看,看是個仄聲字,看就是個平聲字。那么一字多義,忍,也可以講是不忍,哪里能忍,哪里可忍。這一個字的多義性使我們在詞匯的運用上有了極大的方便。還有對偶,駢文面貌,符合宇宙的最根本的大規(guī)律。中國的格律詩,對聯就是對稱,對稱可是不是完全對稱,中國詩詞從聲音、格律、中國字的特性、宇宙對稱的根本規(guī)律,這些大體上都是天地大美對中國詩人的一種語言上的啟發(fā)。一個人如果講他的精神不能與天地精神相往還,他的整個情感約束在一間屋子里,他不可能有天岸馬一般的詩思,他寫不出好的詩來。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在我認為,律詩寫到杜甫的《秋興八首》,這是冠軍;詞寫到辛稼軒的《永遇樂》 ,這是冠軍;駢文寫到王勃的《滕王閣序》冠軍。
主持人:范先生能夠把屈原的《離騷》一字不差地能夠把它背誦出來,我們歡迎范曾先生。
好,他把這本書扔給我,意思是說,我看著他是不是有一字之差,是這個意思吧。
范曾:另外也是使人感到不要弄虛作假,對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