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指出,徐邦達先生作為故宮博物院全世界知名的學者,是研究中國書畫首屈一指、碩果僅存的大家。
深圳特區報北京7月6日電(深圳報業集團駐京記者姜媛)看到書畫的半尺之內就能斷其真假,由于在文物鑒定和學術研究上的極高造詣,徐邦達被稱為“徐半尺”。7月7日,迎來我國鑒定泰斗級大師徐邦達先生的百歲壽誕,為表示祝賀,“徐邦達的意義”學術座談會于6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隆重舉行,海內外近5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回顧了徐邦達先生治學生涯的精彩片斷,并充分肯定了徐邦達在藝術史界的作用和貢獻。
徐邦達于1911年7月7日出生于上海,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是當今藝術史界唯一健在的學術泰斗,享譽海內外的書畫鑒定大家和著名書畫家。在6日的座談會上,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致賀詞并代表故宮博物院向徐邦達夫人贈送了徐老百年賀禮。
“在中國書畫領域,徐邦達先生的藝術成就不僅僅是鑒定,只講真假是表象而膚淺的,要真正有眼光、有心力、有學術力量,徐邦達先生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對文獻史實深入、詳盡、不辭勞苦的考據,大量過眼比較,其學術研究的精神、學術平等的態度,以及對自身的懷疑否定形成新的突破,從這個意義上說,徐邦達先生的學術態度、治學精神對于后世的影響不亞于故宮深藏的百萬件文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指出,徐邦達先生作為故宮博物院全世界知名的學者,是研究中國書畫首屈一指、碩果僅存的大家。徐邦達讓我們看到,真正負責任的、讓人尊重的、值得信賴的鑒定是建立在扎實學術研究基礎上的。“這次學術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紀念,在當前文物和收藏熱的背景下舉行,收藏界、拍賣界都值得關注。”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表示,徐邦達先生是當前文物界泰斗,代表了文物界碩果僅存的最高層次,也是大家尊敬和學習的榜樣。在他看來,同代人中,也有鑒定大家,但像徐邦達那樣留下如此多著作的卻著實難尋。“徐邦達的著作,寫的東西跟前人不一樣,他從一般鑒定提升到了學術研究的水平,不僅僅停留在真假問題的探討上。”
“下圍棋有國手,踢足球有國腳,我們應當把徐邦達先生稱為‘國眼’”。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認為,研究書畫史與書畫鑒賞,需要由藝及文,貴在忘物忘我,靠的是對書畫規律的把握,“目擊道存”。
薛永年指出,在20世紀書畫鑒賞理論的確定時代,徐邦達引入了考古類型學,建立了鑒定標準,為歷代書畫家、書畫作品確立了標準作品,用其作為鑒定樣板;提出堅定的主要和次要方面,把筆墨作為鑒定最主要的依據;將目鑒和考訂相輔相成;其代表著作《中國繪畫史圖錄》精到論述了中國書畫發展本身的線索和脈絡,擺脫了對美術史簡單的認知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