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近現代畫家中,畫家每一次繪畫風格的改變,往往都是誕生精品的難得時機。這對于書畫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的。
近日,“2010楊正新畫展”在上海中國畫院開幕,由于有了吳冠中畫作大藏家、大連玥寶齋主人郭慶祥的現身,無疑使得這次畫展更為引人注目。雖然一些媒體認為其畫作和吳冠中頗有神似之處,但在業內人士的眼中,楊正新的畫作更是其自身風格的體現,特別是其在線條上的運用,更是展現出其繪畫風格的巨大的轉變,這對于書畫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的。
畫風轉變如“抽絲”
畫風轉變,是一個成熟畫家必須經歷的“痛苦”過程,就像是蟲繭抽絲一般。古代畫家中,19世紀60年代末,任伯年得到了名師任薰賞識,跟隨他到蘇州學畫,畫風開始受到任薰的影響。任伯年在19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期,畫面基本上是保持了陳洪綬的筆法和畫風。任伯年中年后,也就是在他40歲往后,畫風又開始轉變。他畫風的轉變,除了受前海派畫家的影響,也是為了融入上海的時代脈搏中,符合畫商的需求。所以,他的畫風從工筆而轉為寫意,由凝重變為秀逸、奔放,人物的線條更加簡率,別有韻味,畫面越來越講究意韻和抒情。任伯年最終形成了自己人物畫的典型風格,奠定了在海上畫壇的地位。
在近現代畫家中,張大千的藝術生涯和繪畫風格,經歷過“師古”、“師自然”和“師心”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后以心為師。陳逸飛的藝術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早期創作是以蘇派繪畫風格為主,產生了《黃河頌》、《攻占總統府》等作品,赴美生活后,開始對西方古典繪畫和美國超級寫實繪畫的研究,創作出《長笛手》等名作,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他更加強調油畫筆觸的表現性因素,畫風走向粗放與寫意,代表作品是《山地風》、《玉堂春暖》等。而陳逸飛作于1989年的作品《二重奏》,則是陳逸飛走出古典主義的轉型之作,是繼《長笛手》之后的又一音樂系列的代表作。在今年春拍時,陳逸飛在1986年創作的《弦樂四重奏》拍出了6114萬港元,這就是赴美畫風轉換的重要見證。
精品誕生的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畫家每一次的繪畫風格改變,往往都是誕生精品的難得時機。在2003上海藝博會中,張大千的《重嶂歸人圖》以550萬元人民幣成交,這件作品創作于1945年,即張大千從敦煌回來后的第二年。整幅畫面結構嚴謹,氣象恢宏,和張氏未入敦煌前單純取法二石的畫風有極大的區別,從構圖乃至其間的樹木、流水的畫法,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唐宋繪畫的筆墨技法。正是張大千上世紀40年代畫風由水墨淺絳轉入金碧青綠期具有承前啟后意義的重要代表作品。
豐子愷的畫風轉變,主要是因為其漫畫上了《宇宙風》的封面,這時候豐子愷的畫風亦有所轉變,已由人物為主變成山水為主。由小幅進度為較大幅,由簡筆變為較繁筆,由單色變為彩色。在今年北京誠軒的拍賣會上,豐子愷的《仰之彌高》立軸,估價25萬至30萬元,成交價67.2萬元。此幅為豐子愷作品中難得的大尺幅者。“仰之彌高”語出《論語·子罕》,意為越仰望越覺得崇高威嚴,表達對人或事極景仰之意,竺摩法師于畫上題“高處不勝寒”,有釋家自謙之意。畫中繪一男一女,勒馬而立,仰視懸崖上的紅墻寺院,綠樹環護,燕雀飛舞,一派祥和。
在今年上海的春拍中,陸儼少的《峽江險灘》以571.2萬元成交。陸儼少畫風之演變,由縝密趨向簡淡,簡淡中又具獷達多變的境界。他的畫既充實又空靈,充實中蘊含著空靈,空靈中飽含真實。這幅創作于1980年的畫作,與先前的作品還是有著很多的區別,畫中長條山石堆砌,一層一層向上加,一層一層的山石大體畫出后,在點線“留白”之間,用墨塊,即大塊墨色,使畫面上有了幾個大塊墨色,互相呼應,使畫面不平,增加分量感,又壓住“留白”,使之穩重。陸儼少的山水畫創作是一種高品位的純正的文人畫。他不但是一位詩、書、畫俱精的文人畫家,而且創造了一個詩化了的全新的一代畫風,成為當代中國畫壇不可多得的“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