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0日,由著名導演王曉鷹執導、著名演員呂涼主演的話劇《1977》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次與北京觀眾見面。該劇是去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為慶祝建國六十年而專門創作的,作品改編自電影《高考1977》,通過一個80后的知青后代,返回北大荒尋找父輩在這里留下的足跡,引出一群投身北大荒的上海知青在參加1977年那場改變自己命運的高考時所經歷的故事。
舞臺上的1977 回望改變中國的年份
話劇《1977》用倒敘和插敘的方式展現了北大荒上一段特殊的歲月,通過1977年恢復高考的報名事件,描寫了當年在北大荒農場戰天斗地的知青群體在1977這個非常的一年,為了爭取讀書的權力所進行的艱難的斗爭。大權在握的農場革委會主任老遲,動用了手中的特權,人為地給參加報名的知青們設置了一個又一個障礙,完全無視知青們的合法權益,以慣用的高壓政策來打壓知青,被逼無望的農場知青不得不以絕食來抗議……作為當代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個年份,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復,不僅讓曾經散落在山野鄉間的青年們重拾課本開始了新的人生,這一年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段不能忘卻的群體記憶。
實景還原展現知青特殊歲月的人生況味
話劇《1977》不僅還原了當年知青們插隊落戶的生活風貌,還將故事延伸到了30多年后的今天,將著眼點放在了時代轉折中的人性復蘇和幾代人觀念的變遷上。為了更好地體現時代面貌,劇中的場景刻畫,力求寫實,導演甚至把當年的解放牌拖拉機都搬上了話劇舞臺,此外將具有象征寓意的白樺林安排在舞臺兩側,還斥巨資打造了玻璃鋼舞臺效果,讓粗獷的北大荒在視覺上更加有了抽象的意境美。從解放牌拖拉機,到知青們肩扛的圓木,從高架上的擴音喇叭,到熟悉的大白兔奶糖,從青黃布衣到土布挎包;從七寶大曲到大茶缸;都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年代。此外,在敘事方式上,導演王曉鷹采用了意識流的表現手法和情節線的雙向設置,舞臺調度干凈利落敘事清楚,在感動觀眾的同時,也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
呂涼周野芒表演可圈可點
曾經成功導演《荒原與人》的王曉鷹再次執導《1977》,處理方式上大膽干脆,與之前的表現手段頗有類似但卻并不簡單復制。在人物處理上,由呂涼飾演的農場革委會主任老遲眼神、表情和語言節奏尤其可圈可點,把一個有時招人恨有時又頗有幾分可愛的老遲處理的收放自如,毫不做作。而著名演員周野芒在劇中飾演的陳老師則將一個知識分子在困境之中的卑微,和他骨子里的那種人格與尊嚴的堅守演繹得含而不露,令人叫絕。該劇自去年創作完成之后曾在上海、重慶等地進行演出,受到了觀眾的高度評價。很多有時代經歷的觀眾都認為這部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當年自己參加高考的情形,比如白天掙工分,晚上點燈看書等。此外,一些青年觀眾也把溢美之詞送給了《1977》,比如就有青年學生看過后認為當下的高中生往往會把自己的高考當成人生的負擔,但卻沒有體會到當年自己的父輩為了這個負擔,是寧愿付出一切的,這樣的作品甚至讓他們懂得了如何去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