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作為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中國傳統節日,最能完整體現中華民族特有的“血親團圓、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宿愿。老百姓亙古不變的吃月餅賞月等形式也承載了濃厚的文化韻味。年年中秋月相同,歲歲賞月有新意。9月29日,剛剛慶賀完60歲生日的上海民族樂團將在上海文化廣場隆重上演一臺主題音樂會,以演繹民族音樂的方式來展現“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優雅意境,寄托異鄉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情結,同時表達人們希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
這臺“天涯共此時——上海民族樂團中秋音樂會”集歷年來樂團的優秀演奏家與經典民樂作品于一體,極具傳統神韻又富現代氣息,以皓月當空、普天詠唱、月滿情深、天涯此時四個篇章來全面呈現“月亮、親情、團圓”的主題。樂團團長、藝術總監王甫建將親自執棒,與二胡演奏家段皚皚、琵琶演奏家湯曉風、薩克斯演奏家胡晨韻、笛子演奏家金鍇、李宛慈,女高音歌唱家林琳、王靜等,以及大型民族管弦樂團一同用絲竹管弦共敘中秋之樂,為觀眾帶來一個韻味醇厚、別具一格的文化中秋之夜。
音樂會將在女聲與樂隊《明月幾時有》的旋律中拉開帷幕,柔美飄渺的合唱與動人的樂隊音色相互交織,流動唯美的旋律縈繞周身,人們仿佛置身廣寒宮,開始一場明月與民樂的美好相約。琵琶獨奏《天鵝》純凈而又清透,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天鵝的高潔與多姿,詮釋人生的境界之美。樹影婆娑,月影朦朧,萬物皆入夢來。竹笛與鋼琴
《秋月賦》將帶領觀眾伴隨明月的腳步,溯向時光的那頭,享一路罕見的奇觀。自古曲改編的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靈動、縹緲的樂聲蘊含著美的遐思,每個音符都浸透著美的體味。經典名曲《二泉映月》、中國風流行樂曲《菊花臺》,苗族民歌代表《飛歌》、箏樂創新作品《律動》等曲目將使觀眾深深感受到濃郁的東方韻味。
在秋高氣爽、浩瀚無垠的浪漫蒼穹下,讓我們一同欣賞彈奏歌月徘徊的美妙,走進如詩如畫、對月抒懷的悠遠意境,以最貼近古典情懷的方式,體味另一番中秋月明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