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先鋒派音樂鼻祖約翰·凱奇的經典作品《4分33秒》首次在國內亮相。
《諾亞的洪水》互動精彩。
新版《原野》陣容豪華。
11月2日,伴隨著流行巨星麥克·波頓與中國三大男高音聯袂演唱的《今夜無人入睡》,為期25天的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圓滿落下帷幕。作為北京市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化品牌,本屆音樂節以“音樂由你”為主題,通過18臺26場國際水準異彩紛呈的演出以及系列公益活動,在營造了音樂節十五周年節慶氣氛的同時,更獻上了史上最為親民和多元化的一屆金秋音樂盛會。
變化求新意
打造多元化音樂盛宴
剛剛結束的本屆音樂節絕對可以用耳目一新來形容。與以往金秋古典音樂盛會這一傳統形象有所不同,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節目的策劃和設計上可謂新意不斷、創意迭出,而最顯著的特點便是突破了以往專注于古典音樂的風格界限,造就了音樂節十五年來內容最為全面、風格最為多樣、受眾最為廣泛的音樂盛會。
在過去的近一個月中,觀眾除在音樂節的舞臺上欣賞了包括哈雷管弦樂團、倫敦小交響樂團、鋼琴大師魯道夫·布赫賓德、小提琴家馬克西姆·文格洛夫等古典音樂領域中的傳統名團名家的風采外,本屆音樂節還破天荒地將流行音樂元素注入演出節目內容,不僅邀請到了美國著名音樂巨星麥克·波頓的加盟,更把崔健、羅大佑兩位華語流行音樂的重量級人物納入陣容。前者在11月1日為北京國際音樂節獻上了十五年來的首場流行音樂會,并在隨后的閉幕式上與中國三大男高音驚艷合作,為本屆音樂節畫上完美的句號。
而崔健與羅大佑的出現更是此次音樂節的一大驚喜,二人聯袂作曲家譚盾、音樂節藝術總監余隆上演的跨界音樂對話堪稱國內音樂界史無前例的轟動創舉。本屆音樂節還對傳統的古典音樂演出進行了大膽創新,以跨界為主題,海納百川、兼容并蓄,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各領域音樂聽眾的欣賞興趣。
貝多芬進村
成就歷史上最親民音樂節
如果說,第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是以厚重的節目策劃詮釋了她10年成長之路的話,那么15歲的國際音樂節則以與民同樂的姿態為“音樂節日”注入了全新的含義。過去14年間,音樂節始終致力于讓高品質的音樂融入生活,以一個更具親和力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而在本屆音樂節中,除了節目策劃的多樣性外,最顯著的特色莫過于讓傳統的古典音樂會擺脫場地的束縛,把高雅藝術融入普通市民生活。
眾所周知,位于東城區的三里屯Village是北京市區最具時尚色彩和青春氣息商業中心,而音樂節今年創紀錄地將多達13場演出安排在這一著名的時尚消費中心舉行。與高雅藝術素無聯系的三里屯一時間成為了北京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觀,在過去的25天中,包括鋼琴大師布赫賓德的7場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音樂會、布里頓的兒童歌劇《諾亞的洪水》、莫斯科斯列堅斯基合唱團音樂會以及由余隆、羅大佑、譚盾、崔健進行的“音樂節朋友們”對話等都相繼在這里舉行,并通過戶外大屏幕進行了實時直播,實現了演奏廳內外的雙向互動。
每當音樂旋律在橙色大廳內奏響,都會吸引一批批觀眾在場外駐足觀看,而人們欣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購物、休閑之余走進音樂節,感受音樂帶來的別樣體驗。可以說,正是這一全新嘗試為高雅藝術帶來了新的欣賞方式,當朗朗樂聲與繽紛多彩的時尚街景遙相輝映,音樂與城市便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而北京國際音樂節不僅在過去十四年間提升了城市音樂文化生活的品質,更在自己的15歲生日時改變了高雅藝術的欣賞方式,讓高水準音樂盛會成為真正的市民文化節日。
東西方融合
《原野》重新定位中國歌劇成就
如果說,節慶、親民、多元化是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最顯著特色的話,那么本屆音樂節在探索了多元音樂表現形式的同時,也秉承了過去十五年來高品質藝術精品的路線,為北京觀眾獻上了一系列大師級、頂尖級的精彩演出,與此同時,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依然延續多年來對當代前沿音樂領域的關注,不僅上演了中國作曲家譚盾為音樂節十五周年所作的全新作品,同時還為中國觀眾介紹了包括約翰·凱奇、喬治·本杰明、奧利弗·克努森等當代知名作曲家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先鋒派音樂鼻祖約翰·凱奇的經典作品《4分33秒》也首次在國內亮相,并在10月21日、22日連續兩天上演了“樂隊版”和“大師版”兩個版本,面對60年來依然爭議性極強的這部“觀念音樂”的“前衛”作品,人們依舊是“毀譽參半”,而“議論”、“反響”,恰恰是作曲家創作的初衷,有人把這無聲的《4分33秒》比喻為“皇帝的新衣”,期待音樂會上有那個“揭穿”真相的小男孩出現,但現實是觀眾很“配合”。其實,即便挺身“揭穿”,他也將是作品“演出”的一部分而成為這部作品被議論的新話題。拓展人們對音樂的認識,《4分33秒》是一部非常特別而又有趣的活教材。
本屆音樂節上最為稱道的是金湘新版歌劇《原野》的亮相,被認為是“中國歌劇舞臺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作為本屆音樂節的全新巨制歌劇,它不僅集合了張立萍、袁晨野、梁寧、張建一、沈洋等一批在國際歌劇舞臺上頂尖歌唱家組成的豪華陣容,更實現了國際化制作理念與本土歌劇作品完美融合。由著名戲劇導演李六乙打造的制作顛覆了觀眾以往對中國歌劇傳統意義上的認知,其充滿想象力的舞臺配以精湛的音樂表現為本土歌劇制作樹立了全新的標桿。此版本大異于25年來所有《原野》版本,并且在舞臺綜合呈現上大大超越傳統版本,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所有的歌唱家都是在國際歌劇舞臺上叱咤風云的華人翹楚,他們擁有豐富的西方歌劇的舞臺經驗,與此同時,中國愛樂樂團的參演同樣大大提高了這部歌劇的音樂呈獻水準,他們與臺上的歌唱家相得益彰,不僅成就了25年來最精彩的《原野》版本,更讓這部25年來被“低看”了的中國當代歌劇的舞臺呈現第一次達到了它25年前的創作水平。以這樣水準的一部歌劇,中國人是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在世界歌劇藝術上為它而感到驕傲的。
如今,北京國際音樂節已經走過了十五個春秋,音樂節藝術總監余隆戲稱,“音樂節已經從發育期走向了青春期,走過了‘追星’時代,未來將更加追求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就在11月2日音樂節即將閉幕的當天,余隆又與正在造訪北京的薩爾斯堡復活節音樂節藝術總監蒂勒曼一同宣布了北京國際音樂節與薩爾斯堡復活節音樂節的系列深度合作的開篇——共同制作瓦格納歌劇《帕西法爾》,明年3月和10月分別在薩爾斯堡和北京上演,可以說來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勢必將更加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