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戲劇界泰斗級人物金士杰(右)與“金鐘視后”天心交手,還要上演“親熱戲”。
2012年,臺灣話劇《最后14堂星期二的課》在北京上演。“老戲骨”金士杰搭配偶像劇“大綠葉”卜學亮的組合,將一段師生間溫情故事娓娓道來,迄今為止在大陸上演35場。該劇的制作單位臺灣果陀劇場,是與表演工作坊和屏風表演班齊名的臺灣三大商業劇團之一。今年11月1日至3日,他們將攜新劇《步步驚笑》來京,作為北京國際戲劇·舞蹈演出季的劇目之一在海淀劇院登臺。
改編自《三十九級臺階》
該劇由《最后14堂星期二的課》的導演楊世彭執導,金士杰、卜學亮、天心、劉亮佐演出。故事原名《三十九級臺階》,是美國作家約翰·巴肯寫于1915年的間諜小說。故事講述一個平凡的單身漢意外卷入間諜組織“三十九級臺階”的計劃而慘遭暗殺,因此展開了一連串“世紀大逃亡”。巴肯是電影導演希區柯克最愛的作家之一。1935年,希區柯克將小說搬上了大銀幕,該片也成為經典懸疑片。
除了改編電影,小說也被改編成話劇在美國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區上演,并摘得多座托尼獎、奧利弗獎。2009年,楊世彭將該劇譯成中文,與歐美同步搬上了臺灣舞臺,劇名也改成了《步步驚笑》,意為“每走一步就有一個笑料”。
卜學亮、劉亮佐每兩分鐘演7個角色
據楊世彭介紹,《步步驚笑》將在一個空的舞臺上,以簡單的道具和景片,融入電影化的手法,呈現出37個不同的場景。戲而另兩位搶戲的“大綠葉”卜學亮和劉亮佐,一共要飾演44個角色,其中有傻氣的關鍵人物“記憶先生”、彪悍的警察,更有瀑布、荊棘、爛泥等道具式的角色,平均每兩分鐘要演7個角色。角色的區分全靠“帽子戲法”,即換一次帽子就變一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