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簡介
·國家部委直屬高校
·共和國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
·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學校
·國家級語言文字工作示范學校
·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兩次榮獲國務院“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稱號
·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西北民族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其前身為西北民族學院,成立于1950年8月。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分西北新村校區和榆中校區。經過近60年的發展,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預科教育、繼續教育和國際教育等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和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權,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博士、碩士研究生權,設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是一所優勢和特色鮮明的多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2007年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現有56個民族的各類在校生22300余人。
學校學科齊全、結構合理,設有54個本科專業、31個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點,涵蓋11個學科門類。現有省部(委)級重點學科7個;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學校擁有國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中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實驗室;甘肅省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4個。
學校擁有一支以博士生、碩士生導師為中堅力量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1527人,專任教師894人;教授和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2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5人,甘肅省“333”人才工程入選10人,“555”人才工程入選6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4人,甘肅省教學名師4人,甘肅省優秀專家5人,獲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的教師43人。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推進以學分制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課程建設特別是精品課程建設,重視和支持教學改革研究。長期以來,學校形成了艱苦奮斗、同舟共濟、與時俱進、超越自我、嚴格管理、從嚴治校的優良傳統,培育了以黃土地精神、黃河精神為內容的優良學風和教風,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
學校圖書館現有圖書資料228萬余冊;博物館館藏文物1500余件。圖書資料和館藏文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可滿足教學和科研需要。
學校注重科學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2000年以來,學校承擔重點科研項目728項,其中“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6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子項目3項,國務院其它部門的科研項目155項,地方政府科研項目235項;出版專著517部,發表論文7409篇,其中被SCI、EI、CSSCI等收錄412篇。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223項;獲發明專利授權47項。學校研發的“藏漢雙語文字信息處理系統”取得成果數十項,其中《藏漢雙語信息處理系統》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藏文視窗平臺、字處理軟件和藏文網站》獲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校出版發行《西北民族研究》(國家級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國家級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藏文版)、《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蒙古文版)、《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北民族大學報》等。
學校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開發的動物血清、氧化淀粉系列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校堅持德育為先,以民族團結進步為價值追求,匯聚各民族優秀文化,發揮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優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努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曾先后兩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光榮稱號。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后同美、英、法、德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和合作關系。
西北民族大學是目前全國綜合性大學中藝術類專業設置齊全、綜合實力較強、辦學特色十分突出的院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