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高考志愿咨詢專家,教授
2010年上海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辦法近日公布。2010年上海將持續上一年度的政策,從報名方式、志愿填報時間、考試類別與科目,到錄取辦法、特殊類型招生等,均基本不變。最引人注意的調整是二本批次本科院校的志愿填報數目,將在以往“A、B、C、D”四個選項基礎上,增加“E、F”檔。另外,
2010年度上海將有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6.2萬人,比去年減少了9000多人。上海市屬普通高校安排的在滬招生計劃約為5.62萬人,比去年下降了8%左右。
二本志愿擴容為6個,報考考生數減少、招生計劃減少,這是2010年本市高考的最大變化。針對這些變化,筆者注意到存在一些有失偏頗的看法,這些看法很有可能誤導考生的志愿選擇。
針對二本志愿擴容為6個,有人士分析,“這樣,預計上海將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可以進入本科院校就讀,報考本科的落榜風險大大降低。”
這一“預計”,只說對一半,志愿擴容可增加考生的選擇,進一步降低填報風險,但是考生進入本科院校就讀的機會,與志愿填報的方式無關,而與各批次的招生計劃數有關,考生切不可因二本院校志愿擴容而非招生計劃數增加,而樂觀認為自己可以進入更好的學校,由此使志愿定位產生偏差。
就志愿擴容降低二本志愿填報風險而言,還需要注意兩點,一是由于志愿數增加,可能有考生對二本志愿過于樂觀,以至志愿填得太高,A、
B、C、D都在沖,這其實造成志愿浪費;二是實行6個院校志愿后,上海本地高校的投檔分數,尤其是往年投檔分偏低,或第一輪投檔未滿額的高校,有可能抬高,也就是說,F志愿再用上海本地高校作為保底,很可能“保不到底”。因此,建議考生在各批
次志愿中,還是要填報外地高校。
從2008年和2009年的平行志愿投檔、錄取結果看,在傳統志愿中投檔線僅為一本線和二本線的高校,投檔線大都已經超過所在批次控制線,進入征求平行志愿的上海本地高校只有個別,2008年,一本文科征求平行志愿的上海高校只有3所;理科征求平行志愿的上海高校只有2所;二本文科、理科征求平行志愿的上海高校各只有4所。到了2009年,一本文科、理科征求平行志愿的上海高校各減少為只有1所;二本文科征求平行志愿的上海高校減為只有2所,理科征求平行志愿的上海高校仍為4所。據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的數據,2009年高考錄取中,第一批本科外地高校只完成計劃的92.22%,第二批本科外地高校只完成計劃的81%。
可見,在報考外地高校加分投檔政策的鼓勵下,仍有外地高校在第一輪投檔與征求平行志愿之后計劃未滿額。
考慮到考生的這種地區選擇傾向,設置6個院校志愿后,上海本地高校很有可能在一輪投檔中全部滿額,因此考生要針對這一情況,理性選擇院校志愿,把眼光放寬一些。除了規避志愿風險外,外地有不少高校的辦學質量也是值得考生認真加以考慮的。
針對報考數和招生數變化,有分析認為上海的高考競爭會發生變化。
事實上,報考人數減少,不意味著考生競爭減弱;招生計劃數減少,也不意味著考生競爭增強。分析高考競爭的激勵程度,要計算招生計劃數和報考人數的比例。
以2008年為例。2008年參加秋季高考的考生共有9.78萬人。實際錄取考生82978名,完成招生計劃的103.51%,錄取考生中,本科55130名,專科27848名;本市院校錄取73613名,外省市院校錄取9365名,外省市院校錄取數比上年增加129名。提前批錄取7093人,第一批本科錄取17424名,第二批本科錄取30293名,第三批高職高專錄取27805名,按照2008年的招生情況看,在所有考生中,位列前21%者,被一本院校錄取的概率最大;在所有考生中位列22%~56%者,被二本院校錄取的概率最大;在所有考生中位列56%~84%者,被高職高專院校錄取的概率最大。
再以2009年為例。參加本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考生共7.38萬人,實際錄取考生61240名(不含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兩校“深化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錄取考生953名)。錄取考生中,本科45515名,占74.32%,專科
15725名,占25.68%;本市院校錄取51906名,占84.76%,外省市院校錄取9334名,占15.24%。外省市院校錄取考生總人數與去年持平,但占錄取總人數比例較去年上升了4個百分點。其中,提前批本科實際錄取
2116人;120余所藝術體育類本科院校錄取4116人。一本批實際錄取考生14955名;二本實際錄取考生
24196名,高職(專科)批次實際錄取考生15683名。根據以上數據,普通類考生中,前20%左右有希望被一本院校錄取;前51%有希望被二本院校錄取;前86%有希望上大學。
從上海市教委公布的信息看,2010年一本錄取率、二本錄取率、高職高專率基本持平,因此高考的競爭程度與往年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