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我們的教育面臨時代的急劇變化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社會轉型的浮躁影響著我們的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教育觀念與行為方式;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多元化,教師的權威受到極大的挑戰;新課改的全面實施,給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等等。面對這種種挑戰,作為教師應該處變不驚,堅守人民教師的三項基本條件。
一是“道德”。教師作為道德的化身和傳播、引領社會道德風尚的人,必須以身示范,嚴守社會道德規范;必須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家長、學生著想,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必須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導學生求真向善;必須奉獻與犧牲,對教育懷有生命的執著和宗教般的情懷。教育的本質,就在于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引領,讓學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科學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因此教育是崇高的事業,也是崇高的理想。
二是“責任”。“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愛與責任”是教育的永恒主題。教師存在的意義,就是通過自己的“愛與責任”,喚醒學生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和愛”。“愛與責任”不僅是對教師的職業要求,也是對教育終極目標的一種新的解讀方式。學校培養的人,首先要有“愛”,“愛”也是一種責任:愛自己,善待生命;愛家庭,孝敬父母;愛國家,擔承責任。而“責任”也是一種“愛”,表現為對目標的堅持,對生命的堅守,對他人的關愛。其次,教師的“責任”主要體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既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做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因此,教師必須謹言慎行,可能一句話一個細微的舉動影響著一個孩子的一生。第三,教師的“責任”還要體現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認真地備課、上課,耐心細致地輔導,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做學生的貼心人。
三是“藝術”。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魅力在于巧妙,在于潤物無聲。教育的藝術在于“對癥下藥”,能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找到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教育的藝術在于“寬嚴相濟”,能在嚴格要求與關心愛護之間找到結合點,讓學生既“敬”且“愛”。教育的藝術強調“可接受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育的藝術還在于“依人性之自然施其教育”,根據學生的自然稟性因勢利導,實施有差別的教育,最大程度發掘學生的多元智能。
“道德”“責任”“藝術”是做好一個人民教師的基本條件和前提,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信念去堅守,用一生的追求去達成。惟有如此,我們才能享受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