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認為懲罰太重,學校稱以前也曾對作弊學生點名批評但效果不佳
■教育部門稱,作弊是作假,如在大學作弊最重可開除,學校可按照管理制度合理處罰
石家莊某中學高二學生李特(化名)因考試作弊,被學校停課一周。家長認為,孩子作弊應該得到懲罰,但擔心停課一周會影響學習,希望學校能換其它方式。學校老師也很困惑,曾采取多種方式警告學生不要作弊,仍有學生屢教不改。那么如何懲戒考試作弊的學生,使其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從此改正這個毛病呢?
事件:高中生考試作弊被停課一周
11月15日15時許,石家莊市民王女士反映,她兒子李特在某中學高二讀書,13日,李特因在期中考試中作弊被老師發現,學校責令李特停課一周。王女士很著急,打電話給班主任,得到的答復是,“考試作弊停課一周”是學校的規定。
王女士說:“我知道孩子作弊應該得到懲罰,但孩子學習成績本來就不好,現在又在讀高二,停課這么長時間,不更耽誤孩子學習嗎?希望學校能換一種懲罰措施。”
昨日11時許,記者聯系到李特的年級主任張老師。張老師說,學校很注重學生誠信素質教育,不管是在平時的課堂上還是在考前的動員大會上,都會向學生強調“不允許作弊”。以前也曾采取多種措施,如所作弊科目成績無效、點名批評等辦法來懲罰考試作弊的學生,但效果不佳,為此老師們也很困惑。這次對李特等考試作弊學生采取停課的辦法實屬無奈。
張老師表示,只要李特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家長也愿意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今后不要再作弊,好好學習,以真實成績回報父母。他愿意幫李特協調此事,使其早日回學校上課。
市民熱議:考試作弊也是一種造假
“我認為對于考試作弊的學生,怎么懲罰都不過分。”市民張先生說,“近年來,各種商品造假、學術抄襲事件在全國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除利益驅使之外,更是一種缺乏誠信的表現。而中學時代正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考試作弊也是一種造假,如果不對他進行懲罰,使其輕易過關,將來他或許還會在別的事情上再犯此類錯誤,反倒害了他。”
市民李女士介紹,她大學同學因考試作弊被發現,而受到留級的懲罰,從此以后,那位同學一直都很自卑,整個大學期間都感覺抬不起頭來。“她為此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了,如果當初學校對她的懲罰再輕些就好了。而李特才讀高二,如果再停課一周,他或許因羞愧、沮喪等心理而喪失對未來的信心。我希望學校對李特的懲罰要慎重些。”
某中學老師:如多次作弊,停課也不為過
“考試作弊對考生自身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作弊作為一種欺騙行為,必然引起考生本人的緊張不安,產生不必要的焦慮,一旦作弊失敗,考生通常會因為產生不良情緒而影響下一科目的考試,甚至還可能在較長時間內存在心理上的‘陰影’。”某中學教育處孫老師介紹,“考生雖有可能通過作弊在某次考試中獲得高分,但這并不能衡量該生真實的知識水平,更不利于該生今后學習的進步。同時,考試作弊對其他同學也不公平。”
孫老師說,他們學校對待學生作弊的問題也很嚴肅,學生作弊,學分按零分計,班主任還要對作弊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那所中學對作弊學生停課一周這種懲罰方式,我認為要看該學生是第一次作弊,還是屢教不改。如果屬于后者,我認為學校的做法并不過分。其實不管學生犯何種過錯,對學生的懲罰方式關鍵要把握一個度,不要過輕,也不要過重。過輕,學生或許還會再犯;過重,學生或許會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恰如其分,才能起到好效果。”
省教育廳:如在大學考試作弊,最重可開除
河北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劉瑾說:“考試作弊是最嚴重的違紀行為,等于是欺騙老師、欺騙家長、欺騙自己。在高校,如果大學生考試作弊,情節嚴重可被開除學籍。同時,考試作弊也是一種作假行為,作假是一個社會最忌諱的事情,涉及人的基本素質問題,被整個社會深惡痛絕。所以,學校和家長都有責任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通過耐心教育,適當懲戒,根除這個不良習慣。”
劉瑾說:“《教育法》規定,學生有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的義務,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如果學生違反紀律,學校可以按照管理制度進行合理處罰。”
教育專家:紀律要執行,后續教育也要跟上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主任牧新義副教授說,為了維護正常教學秩序,各學校一般都會制定學生紀律。學校應該事先將紀律告知學生,通過詳細講解得到學生們的理解和認同。如果學生違反紀律,就應該按紀律給予相應懲罰,否則等于所制定的紀律是無效的。
牧新義認為,紀律要執行,后續教育也要跟上。本案中,首先這名學生考試作弊是不對的,應該給予相應的懲戒。但如果學校按紀律規定給予他停課一周的處罰,處罰結束之后,老師也應該給他及時補課,使他的功課不至于因受懲戒而落下。“所以,我認為對于考試作弊的學生,應該以教育挽救為主。可采取其他替代性措施予以懲戒,不見得非停課一周。比如讓這名學生多做公益活動來贏得大家的諒解。同時也不應該懲戒結束又放任不管,后續教育也要跟上,通過耐心說服使其懂得誠信的重要性,通過老師、家長、以及同學們的幫助使其重拾信心,把成績趕上來。相信這名學生也會明白大家的一番苦心,從此改過自新,不再作弊。(記者
孟醒石 實習生 劉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