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社會物質的不斷豐富,國家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競爭逐步激烈,社會對文化藝術的需求會越來越多。美術作為一門人文學科的分支,需要不斷地更新自身的結構和內涵以適應社會需求。因此美術教育的改革被提上日程。在當今全球化與市場化新時期,美術人才一方面需要有足夠的能力適應市場,具備就業、生存的能力,一方面又不能與市場、商業化趨勢妥協,從而保持美術自身的潔凈與精神魅力。美術教育在當今的任務就需要在這兩種矛盾中找到平衡。
從全國美術院校、師范美術教育以及綜合大學美術專業的教育情況來看,過去象牙塔式的古典模式已經感到難以滿足學生對于“新鮮視覺媒介”的需求,開設新媒介的美術專業成為許多美術院校的共識。然而,盡管師生都認識到這種緊迫性,由于師資的缺乏和國家有力政策的缺失,使美術教學改革的步伐仍然有些遲緩。總體而言,有兩種趨勢:首先一些綜合學校根據自己學校的專業系統開設一些熱門的美術新專業,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設新媒體專業,北京工業大學的設計專業開設藝術管理的課程,浙江、蘇州等經濟發達的地區細化設計專業的分支,以便為當地的工業、文化行業輸送人才。其次,盡管各大學增設美術實用性專業,但是他們生源質量有待考察,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否達到一個標準,都沒有考量的尺度。當全國、省市沒有年度藝術機構崗位需求數據時,各專業的增設都要有一定根據,招生的規模大小究竟以什么為準,如何區別新美術專業考試內容與傳統美術的考核科目等等,都需要在各校增設專業之前有系統的規劃。然而,據學生的反應,一些主干課程常常是任用外聘教師教授,不可能對教學的長期效果負責,因此就不能有效實現項目目標。學生能力仍然像往常那樣憑期末作業得分衡量,學生不能形成獨立研究能力,課程中的內容容易產生干枯,缺失啟發。因此而言,新設的美術專業完全不可能體現其“新”的優勢,學生在沒有接受到“新”的信息情況下,寧愿選擇傳統的美術方向。而實際上,“傳統的美術方向”在商業運轉社會中的需求會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導致美術人才生產和需求在市場、商業社會中失去平衡。
要解決美術改革的效率問題,應該從系統整體著手。根據西方的經驗,教育也當做是一個獨立的產業,要對產品質量負責。美術教育的產品則是教學課程、教學環境與方式。產品質量的優劣直接對教育的消費者——學員——負責。既然美術教育是一種產品,那么產品項目的開設原因、教育項目成立的可能性、社會的需求量、目標都需要有科學的調查和分析。一旦一個學科項目設立了,它的研發能力、市場效用變成檢測它是否成功的標準。因此,抓幾個任課教師就開辦美術系的高校是不負責任的,至少對最初幾屆學生的損傷是不言而喻的。試想,我們使用一個產品幾年后發現這個產品沒有經過檢驗和合格認證,在沒有受到明顯損害的情況下,至少浪費了時間和機會成本,遭受無形的權益傷害。造成這樣的局面不只是某所高校的錯誤,也許美術專業的設置是為了緊跟社會趨勢,滿足這方面求學者和工作的需求。然而,在美術教育界沒有共同的協會來商討、管理美術專業設置的硬件、軟件要求、也沒有針對設立美術教育項目的具體審批條目,使美術教育在緊跟社會需求的同時,由于急于設立專業,造成了一些內部混亂。例如教師的資格如何認定、專業團隊的研究水平程度、學院的教學設施、信息交流能力等參差不齊。在這種制度不善的情況下,美術教育只能以教師的道德這種不確定因素去規范。一旦出現教育事故,沒有任何人和機構可以對學員承擔相關責任。在沒有指標壓力、輿論壓力的環境下,久而久之,美術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就變得遲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