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這個命題,如同討論水之于生命的上下文意義,陽光之于生物的存在意義,多少有些明知故問空嘆無奈。然而人類的進化史明確給出我們如下信息:由猿到人,猿已不重要;樹長成材,根已不重要;木做成舟,木已不重要;衛星上天信息高速,各種化學元素已不重要。倘若如上信息判斷果真能成立,人類的文明史早已終結。由人類發現其實早已存在的物象構成基本對象并服務于人類的“元素”,一直享受著被開發被利用的婢女待遇,我們何時才能還其于尊嚴與顯貴?今天重提元素的意義,不僅僅是在學術的前提下讓謬誤復位于本元,還想澄明一個事實:元素的重要性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態度優劣而改變,因為從本質上講,人也是由“元素”構成的。
人們在探索藝術起源時,考慮較多的是勞動游戲之類,而忽略了“元素”存在。阿爾塔米拉洞窟里的“野牛”究竟是“繪畫”還是基于古人生存經驗中的“元素”?修拉作品的構成是色彩馬賽克還是“元素”?商周青銅器和景泰籃上花花綠綠的組合是圖案還是“元素”?類似的問題一直困擾藝術界至上世紀初,康定斯基的“點、線、面”學說拋出,人們才開始正視“元素”存在。依此前已成為定式的繪畫原理論,繪畫作品是由點、線、面、色塊組合的形象或對象結果來確立自身意義的。形象和內容成為審美要素,而其“元素”卻被遮蔽了。以康氏理論為代表的現代主義。其“革命”的要點是對所謂審美單一標準的顛覆,對語言方式的慣性規則松梆,對構成繪畫結果的基本單位——“元素”解放。元素的解放,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語言的無限可能,使沉悶多年的藝術史增加了活力。同時,由包豪斯倡導的將藝術家的偉大創意與現代科學技術的必要的有機的結合的先進學術思想,構筑了世界現代設計百年發展的基本骨架。而現代設計學中,更是將“元素”的意義運用和提升至一種極佳境界。
今天在繪畫領域,特別是當代高等藝術教育領域,我們重提“元素”的意義,并且重申,它的重要性與您的態度優劣無關——它可能先于您存在,它的重要性可能也已遠遠超過了您。正如前文所述,元素對繪畫的意義已不是問題。而與其相關的“別的”問題則是,“元素”在藝術創作與藝術教育中的獨立價值挖掘不夠,閃光有限,這也正是困擾著我們的并不輕松的話題。回顧本土二十多年的現當代藝術發展史,從題材優先的偽繁榮,到“形式美”的一窩蜂,再到藝術家個性追求之風漸成,實際是一個向“元素”回歸的過程。然而,由于受本土教育體制所限,藝術院校幾十年一貫制的“作坊教學”,為我們延續著與時代并不同步的落伍節奏,也使得藝術教育與當代藝術發展之間的不協調得不到有效矯正。成都美院油畫系的師資隊伍,是我所見目前藝術高校中少有的強力組合。他們在重視對學生造型基本能力的培養、強化藝術理論和創造力積累方面成效顯著。同時,積極參與當代藝術教育和當代藝術實驗,使得教與學、學與用之間有機結合,為當代藝術教育的發展添了一抹亮色。
“以元素介入”是油畫系探索教學新方式的實驗之一。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多向度認知事物、多層面剖析事物本質、多方式表達個性化感受。使他(她)們在老生常談的“形”之外,亦或是“形”之內,以元素的本質態度介入,將固有的“概念”掰開,重塑一個“概念”;將既有的定式分解,追問是否還有建立新定式的必要;將審視作品的價值趨同性打散,尋找個性審讀價值存在的理由;盡可能拋棄已知的可行的可能的方式,探索未知的不可行不可能的手段。科學的理由也許產生于真理,藝術的理由也許產生于悖論。在不被認知但的確如此的全社會最難學成的藝術行業里,沒有什么正派,也無什么邪門,但比它者更多一些的智慧卻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