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市場火熱的今天,敢于真實地解說藝術品的真、善、美,恰當、合理地評價一個藝術家,并對藝術家和藝術市場不足部分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不僅特別重要,而且也是藝術批評家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
近年來,在中國書畫價格高潮迭起之時,中國藝術陶瓷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新價不斷,包括現當代陶瓷在內的中國畫、油畫等文化藝術品成為民眾新的投資、收藏熱點。在全球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和中國股市“疲軟”、樓市“調控”、經濟“通脹”的今天,藝術市場的火爆,令藝術界、投資界、收藏界為之興奮不已。
但與此相反的卻是陶瓷藝術批評集體失聲!集體無語!
眾所周知,藝術品市場的建立和健全,必須依靠正常的運行機制。這個機制是由藝術家、收藏家(投資家)、藝術批評(批評家、評論家、審美家)和中介機構(畫廊、經紀人、拍賣行)等組成,而藝術批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當前藝術品價格體系較為紊亂,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在于以下幾點:一是一些批評家、媒體人員不負責任地胡亂吹捧,推出一些名不副實的“名家”、“名作”;二是畫廊或經紀人素質低下,與藝術家里應外合,哄抬價格;三是收藏家(投資家)或經紀人文化審美品位不高,缺乏應有的藝術素質,盲目購藏;四是藝術家對作品價格標準掌控不嚴,同樣等級的作品,代理價、收藏價、朋友價差別較大,而這些作品一旦進入流通領域,自然導致其市場價格紊亂。這些原因當中,藝術批評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所謂“藝術批評”,就是對各種藝術現象(包括藝術行業、藝術作品、藝術流派、藝術思潮、藝術運動)以及有關問題所做的理性思考、分析、評論、歸納和總結。狹義上說,“藝術批評”就是對具體的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作品和具體藝術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評價和判斷,并指出其優缺點。藝術批評是藝術家和收藏家(投資家)之間的媒介和橋梁。它的作用,一方面指導著藝術家的創作向具有更高藝術價值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又引導著投資收藏者對文化市場的發展方向進行思考。
當下進入陶瓷藝術市場的“熱錢”越來越多,似乎資金砸向哪里,哪里就一片“繁榮”。而藝術批評也被金錢和利益“綁架”,整體失聲,令人失望。綜觀當下的藝術批評文章,大都是歌功頌德的多,嚴肅批評的少;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10個藝術家就有10個是“某某創始人”、“某某第一人”,100個藝術家就有100個“大師”、“大王”,而一些大名鼎鼎的藝術批評家,寫出來的文章基本上是千人一面、萬篇一律。我們很難看到真正意義上的批評,而更多的是表揚式的批評。此外,一些藝術家雇“槍手”給自己“吹喇叭”、“抬轎子”,惡意炒作,并通過貶低、打壓他人的不正當競爭方式,以達到提高知名度、美譽度的目的。這些行為勢必引起藝術市場審美標準、價格體系的紊亂,不僅極易誤導收藏、投資群體,而且,也不利于藝術家個人的發展,更不利于整個藝術市場的繁榮穩定。
不知從何時起,在有的評論家筆下,陶瓷藝術批評喪失了爭論的勇氣、反駁的激情、否定的沖動,喪失了對真理和善良的摯愛,對虛假和丑惡的憎恨,以及對自由和尊嚴的敏感。藝術批評淪落為集體失聲的“困境”。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是批評家被金錢沖昏了頭腦,或者不得不受到人情和權力等因素的干擾,在寫作時怕得罪人,手下留情。二是批評家沒有傳播宣傳平臺,而商業化運作的藝術媒體對于藝術批評性的文章審稿較為“謹慎”,稍微“出格”的批評性文章一般不予刊發。三是目前藝術家大都愿聽表揚之詞和贊美之聲,沒有聞過則喜的“勇氣”和“膽魄”,批評家稍有不順之詞則大動肝火。例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傳席,曾因寫《畫壇點將錄》而官司纏身。在藝術批評界,像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導致批評家不敢批評,更不敢嚴厲批評。
為此,著名學者謝冕曾疾呼,評論家要排除人情、權勢、金錢的干擾,要靠自律和個人良知,發出獨立的批評之聲。筆者以為,培育健康的藝術市場,藝術批評家要敢于發聲——發正直之聲、真誠之聲。尤其是在藝術市場火熱的今天,敢于真實地解說藝術品的真、善、美,恰當、合理評價一個藝術家,并對藝術家和藝術市場不成熟、不完善之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是藝術批評家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
當前,火熱的陶瓷藝術市場期待著藝術批評發出時代最強音!而要做到“市場火熱,批評有聲”,這不僅需要陶瓷評論家協會和藝術批評家,本著對藝術家負責、對藝術消費者負責,對自己的社會責任負責的態度,堅持批評的客觀性、學術性,邏輯的嚴謹性,沿著藝術的發展規律,開展實事求是、高格調、高品位的藝術批評活動;還需要藝術家具有聞過則喜的寬廣胸懷,和直面批評的勇氣與大度;更需要政府、美術高校、媒體等相關部門對藝術批評提供多元的傳播平臺、寬松的輿論環境和精心的培育與呵護。
唯如此,我國陶瓷藝術品市場才能魅力長存、健康發展。
唯如此,我國陶瓷藝術品市場才能市場火熱,批評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