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怎樣下功夫培養未來的漫畫家?新媒體沖擊下的漫畫是否有了出版的新方式?第十二屆世界漫畫大會暨2011北京國際動漫周高峰論壇談論的問題很實在。那么,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出版運營機構及漫畫家間思想火花的大碰撞,究竟會對中國動漫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帶來哪些新的啟示?
北京將設5億元動漫基金
“溫哥華人口55萬,卻有1100多家動漫公司,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肖永亮在論壇上說起了加拿大溫哥華的動漫業,這對許多人來說很新鮮。原來,當地優惠的動漫政策是其產業發達的一大動因。實際上,中國2009年就有100家動漫企業在企業所得稅、營業稅等五大稅種上受惠。政府也在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動漫產業發展規律的政策措施。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北京市文創中心主任梅松在論壇上帶來了好消息,北京今后將從以下方面推動動漫產業的發展:鼓勵動漫游戲產業向重點區域如石景山區、海淀區、朝陽區聚集;北京市將設立大于5億元的動漫專項基金,這筆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原創、支持企業走出國門、支持具有教育意義的動漫產品開發;在寬帶資費、房租等方面給予動漫企業更大的補貼,對于重點動漫企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給予支持。
“漫畫工人”成為過去時
提及“動漫”,不少人只想到動畫,而忽視了漫畫。事實上,“動漫”的根本是原創漫畫,精彩的漫畫,才是產生好的動畫片和動畫電影的根本要素。雖然動漫和游戲是技術表現很充分的平臺,但是技術終究還是要為內容服務。臺灣著名漫畫家阿推說,臺灣有很多動漫創投單位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技術設備上,對于最重要的靈魂部分——漫畫,反而沒有足夠的支持,這是本末倒置之典型。
“一個漫畫家的成長過程就是漫畫產業的成長過程。”日本因特瑞思株式會社社長植田勝典說,日本的動漫產業就是從一步步地培育漫畫家開始的,不能急功近利。因為量多不代表質高,一味地追求快速產出,并不一定能出精品。
過去香港漫畫以流程化的工廠模式來制作漫畫,一個漫畫人物的面容、服飾、頭發等由不同的“漫畫員”各司其職,這樣漫畫的出產速度極快,大都以周刊的形式出版。“但長期在工廠模式制作下,香港漫畫的風格逐漸走向單一化,失去了漫畫家的獨有個性,每星期推出的漫畫內容都大同小異、欠缺特色。”香港著名漫畫家鄺志德表示,現在香港漫畫已有了大改觀,開始突顯漫畫家的獨有風格。對此,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說道:“我們的漫畫家應當是這個產業發展的主體,應該讓他們真正地發揮創造性。”
除了帶有漫畫家的“性格”外,漫畫也應顯現出自己的民族特性、地方文化。熊澄宇認為,現在我國的動漫內容較多地限制在童話、神話、科幻領域,還應適當地加上社會題材,讓更多人感受當代中國人的情感。
再以香港為例,港式漫畫素以武俠見稱,而武俠題材在網游市場一直受玩家青睞,因此香港漫畫和網游的合作被稱作是雙贏的舉措。鄺志德認為,“港漫+網游”是香港動漫產業前行的一個新方向,但仍須不斷努力發掘武俠的新元素,為漫畫和游戲注入新的生命力。為此,香港將動漫的創意幼苗植根于青少年的教育中,開發了針對高中學生的《中學電影動畫藝術教材套》,不僅有利于培育日后有志投身動漫業的創作人才,同時也可以培養出“有欣賞漫畫的興趣和能力”的觀眾。鄺志德一言中的:“出色創作人和優秀觀眾的雙向交流,正是把香港構成創意之都之根本。”現在香港超過160所中學使用此教材,反應十分熱烈,香港還有意制作第二輯,并把教材的學習年齡從中學推前至小學。
荷塘夜雨 陳旭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