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文化時代,陶藝作為一種創作,有不同的出發點。在何種意義上成為創作,是一個首先必須界定的問題。也許我們可以從陶藝作為個人收藏、作為景觀雕塑、作為旅游商品等不同意義出發來討論陶藝創作,也可以從現代藝術傳播的意義上、從陶藝媒材研究的意義上、從工藝技術發展的意義上來加以討論。但所有這些都不能代替我們從當代文化背景出發來討論中國陶藝創作問題。在這里,區別創作的現代性和當代性是必要的。藝術史的現代性問題可以簡單表述為前現代的啟蒙問題,現代主義的個性問題和形式問題。在各種陶藝展上,看到中國陶藝家在抽象和鄉土之間猶豫,一心尋找個人語言和個人樣式而絕少關心當代文化問題時,我不能不心存疑慮:以陶藝作為行業小圈子的創作活動對當代文化有何意義?其濃重的現代主義情結,除了無奈地擴散西方現代藝術的既有成果之外,剩下的恐怕就只有商業利益和由此帶來的功利主義、庸俗化及對于前衛藝術的反感了。
當代性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后現代性,而后現代一詞中的Post,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種轉換、一種變遷、一種反省,甚至是一種反對。后現代藝術的主要變化是知識態度的變化,放棄精英化的、反傳統的、征服外在世界和社會公眾的個人英雄主義,轉而面向大眾文化和歷史資源,不拒絕母語傳統和區域特征,直面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文化問題和精神問題。藝術創作首先是對問題的反應以及反應過程中呈現的個人智慧。這種個人智慧來自每個人不同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人格傾向和思維方式,但并非個人英雄主義。處于后現代信息社會中的個人是不完整的、局部的、片面的和有問題的,因而無法以英雄化的個人主義姿態面對整個世界和全部歷史。藝術家不再是現代主義文化中自明和全能的“造物主”,藝術創作也不再是藝術家強加給社會和他人的形式發明,它只是藝術家思維智慧、思想觀念和生存經驗在形式中的表達、在媒體中的實現,而這種表達的實現乃是具有普遍性的當代問題和具有特殊性的個人體驗遭遇的結果,因而藝術必然具有觀念性的特點。所謂觀念,無非就是問題的針對性和藝術解決的智慧性。至于手藝和技術,夠用為止。傳統的、現代的、中國的、外國的、精英的、民間的各種手段,都是可以取用、可以轉換的資源。既然形式的挪用、拼接、復制和形式的原創具有同等價值,那藝術創作的意義何在?顯然體現為個人智慧及思維水平對他人對社會對歷史的當下貢獻。
由此,后現代藝術的文化身份問題,不是一個行業身份問題,而是我們切入當代文化問題的背景、角度和方法。如果說這就是前衛意識,有什么不好呢?時至今日,前衛意識已不僅是反抗意識,也不僅是自我意識,而是問題意識,問題中的人、人的問題和人帶來的問題。這種追問基于一個出發點,即精神的生長、豐富、深化與發展對個人而言是必要的,對他人而言是共生的。這是生命的價值追求,也是藝術的價值追求。陶藝之為藝者,為什么不能具有前衛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