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高校招生必須改革,加大文化課比重,變被動招生為主動尋找藝術好苗子”
太看重文憑,對藝術人才的發展不利,這樣功利性的觀念,必須改變。藝術教育應該是開放性的,藝術之路的起點并非一定名牌大學不可,換句話說,藝術類院校也不一定就是培養明星的“大本營”。黃昌勇舉了一些例子,國外有很多并不知名的社區學校也設立了藝術類專業,培養藝術類人才,同樣頗有成效。而就我國的情況來看,也有不少演員來自民間,并非“科班出身”,他們自學成才,在實踐中摸爬滾打走上成名之路。
高等藝術教育,應當回歸到藝術本身上來。上海戲劇學院正在醞釀招生改革,今年上戲招生的特點是實現公平性、公正性和選拔優秀人才的嚴密結合,學校取消了任何形式的培訓班。致力于挖掘既具藝術潛力、綜合素養又高的藝術人才。
首先,要加大藝術類招生的經費投入。報考藝術類專業的考生趨之若鶩,有些藝術類院校就將招生過程產業化,從中謀取利潤。“這顯然是本末倒置。招生是高等藝術教育體制的重要一環,是一個入口,應當投錢,而不是賺錢。”
其次,報考藝術類專業,并不意味著文化課成績就理所當然地“低人一頭”,藝術類考生文化課成績低的傳統印象必須改變。近年來,上戲招考中的文化課比重越來越大。從去年開始,除表演類專業采取“專業排名、文化劃線”的招考方式外,在其他類別專業招考中,專業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各占百分之五十。
擴大人才選拔的力度也勢在必行。上戲是最早實行自主招生的院校之一,今年更準備將“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納入自主招生范疇中,從中吸納優秀人才。此外,今年暑假,將舉辦表演專業的人才選拔夏令營,在全國范圍內挖掘“好苗子”。目前,上戲開始與部分省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比如在青島設立藝校,建立師資培訓基地,從根本上夯實藝術基礎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和優秀師資。在招生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對學生個性、思維、興趣、潛質及其他基礎能力的考察。
過去,上海戲劇學院有著不少發現人才、吸引人才的優良傳統。如在招考季節,很多富有經驗的專業教師會奔赴大江南北,去農村、去工廠、去學校挖掘有藝術天賦的年輕人。這些良好的吸納人才的傳統,亟待恢復。去年,上戲在內蒙班的招生過程中,已經有過這樣的嘗試。在招考前,上戲派出優秀教師前往內蒙古的各個中學,動員在藝術上有造詣,卻對藝術類院校不甚了解、暫時還沒有參加藝術類招生打算的學生報考。“變被動接受考生為主動尋找考生。”
又是一年藝考時。每年藝術類招生考試,都吸引數十萬的藝考大軍。考生的心思各有不同。有目標清晰明確、為追夢而來的;更多的對未來一片茫然,只為搏一張文憑。
面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藝術類招生之“熱”,該如何作解?文化產業發展對藝術人才的培養帶來什么影響?怎樣吸引真正具有藝術潛質的學生走上藝術之路?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黃昌勇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認為,藝術人才培養質量不容樂觀,藝術招生作為藝術人才培養的入口環節,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同時,藝術教育體質和觀念亟待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