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龐茂琨
“邊界與越界”當然不是一個新話題了。在今天這個時代,油畫從西方傳到中國以后,中國本身面臨一個巨大社會的變革時期,所以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作為這個專業的設計是國家統一的一個體制,真正藝術實踐的內容是發展的一種需求,這種矛盾存在,川美是長期順應這個時代的一種需求。所有的教學也好,實驗也好,實際上早就在把傳統的固守給打破了,嘗試另外一些東西,最后大家也談到這次年展的作品實際上都不是局限于很固定的一個傳統的模式或者是單一的風格,還是主要以觀念為主導,還有就是對圖像時代各種角度的理解的一種方式來創作。這是很綜合性的,復合式的,只要適合你的想法,手段上可以進行很多嘗試,哪怕不是很正宗的傳統油畫的語言。
展覽也可以看出這幾年的川美,川美雖然有傳統,但是學生沒有絕對的去靠近這個標準,這與教學有關,我們的主導思想就是這樣。我們在形式語言課程的設置上都是從考慮多元化出發,在一些課程上,主要是讓學生領悟一些典型的案例,主要還是看學生后階段自己的發揮,學生的創意和角度是最重要的。雖然存在一個邊界,但實際上川美早就已經把這個邊界打破了,當然這個話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一些美術學院覺得應該強調傳統,因為作為油畫傳統概念還是要堅守的,否則邊界就不存在了,油畫就不存在了。我想說的是川美的優勢主要還是以架上繪畫為主,我覺得就是因為繪畫是全新的一個概念或者說是所形成的傳達信息可以代表這個時代的氣質,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在學習傳統的時候和態度,別把它學死了。我覺得繪畫為什么有創造力,有活力、有視覺感,突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覺得雖然一定程度上觀點不一樣,但是最終的問題是存在的,是中國當代藝術教育里一個很大的長期性面臨的困惑和矛盾。
大家以前對川美有一個印象,就是所謂表現樣式的創新和創作,很少對其有深度的體驗,特別是通過藝術理論、修養和綜合性一些全面的知識來思考很多問題,這一點上好像是它的弱點。因為從創作可以看出川美比較追求流行的一些圖式,就是覺得它會很單薄,特別是有一些在傳統功力上還不夠的情況下突然就開始創作表面的視覺樣式,會覺得有一些問題,所以對川美會有一些看法。我們作為川美油畫系在這一點上也逐漸地意識到這個問題,變成一個承擔創作上的責任。川美的創作狀態上應該是最好的,就是動腦筋的程度和實踐的力度、強度都要強于其他美院的學生,但是作為油畫系教學是逐漸地要加強對理論素養的訓練。
這次八大美院油畫系管理教學的教授都來了,我覺得特色是最重要的。各大美院幾十年來形成的自己教學方式的主張和特色,會產生不一樣的作品。川美最可貴的就是沒有忘記最根本的東西:就是一切手段,一切語言訓練、一切基礎訓練最終是為自己的創作服務,這個觀點一直貫穿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創作是最開始也是最終極的目的。如果基礎是強調蘇派或者別的學院派的基礎,學生做出來的作品應該還是在寫實下的一種基礎,但假如要強調多元化以后的基礎,顯然老的基礎就不能適宜。我們都知道,你把那些以前所有的基礎的東西畫得再好,最后學生還是要能創作自己的東西,創作是為了什么,還是把握一個主要的東西,所以我們還是堅持川美的傳統,就是創造是最重要的。
學院體制規定了學科的分配,但油畫學科常常是開放的,雖然材料是油畫,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西方油畫的發展也是多樣的,無論是樣式上、材料上、風格上都是多樣性的。川美油畫系從以前最早的工作室制改成課程制是因為工作室制是靠老師自身的風格分配給學生,這樣做遠遠不夠的,學生的創造力可能因為工作室制而限制他自身發展,而課程恰恰是適合他的多種選擇的一個可能,他在各種可能當中尋找自己的發展方向。學生可以自己組合,更有主動性,學生的選擇是多方面的,這種方式要強于工作室制。這里面強調的概念是相互滲透,油畫系的教學是幫助思維的打開,方式的開拓,這是我們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死守某一個導師的風格,創作上要么是只有一些小的變化,要么就是在老師的基礎上稍微推進一點,這種情況下學生面對的這種方式不屬于當代的教學。而且學院培養一大幫人,一年要培養幾百個學生,學生都來復制你這個工作室的風格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很耽誤他們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