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大學(微博)來了一群風度翩翩的儒雅男士,除了浙江大學校長楊衛,還包括來自中國香港大學(微博)、香港中文大學(微博)、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校長,他們在杭參加浙大2012文化中國年度論壇。
校長們給臺下90位來自哈佛、耶魯、北大、浙大等名校的精英學生,講了一個概念,“全人教育”——學生除了會專業學習,還得是個有激情、有情商、有道德的人。記者隨后專訪了這幾位名校校長。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說
讓教授每周和學生吃三次飯,分享人生經驗
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校長沈祖堯,2010年開始擔任校長,他原先是一位胃腸科醫生,在2003年非典一疫中,被《時代周刊》列為當年的“亞洲英雄”。
在香港高校,全人教育已獲重視。
“其實大學并不只是一個讓我們獲得知識和數據的地方,職業教育不應該都放在大學里。”沈祖堯告訴記者,關鍵是,大學生要在大學學會解決人生各式困難的方法。
在港中大,全人教育已經成為和專業教育并重的一種教育體系,它在“書院”這個單位里進行。
書院是港中大的一個特色,所有的學生進校,都不按專業編班,全部混合,按照書院為單位,平行分院,每個書院有一千多名不同專業的學生。這是一個除了提供學生住宿、自學的地方,還是全人教育平臺,學生有大量機會和不同專業的同學,交流、玩耍、辯論。
教授也是全人教育的重要施行者。他們常常住在書院,每周至少有三頓飯跟學生一起吃。吃飯時,把大量人生經驗分享給學生。同時,教授還會定期帶領書院的學生走出大學。
芝加哥大學校長說
學會對他人的寬容,才是大學的真諦
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杰夫瑞·齊默,向記者介紹了西方一些頂尖高校的全人教育。
“在西方高校,全人教育的理念已經比較深入,比如劍橋大學的校長樂思哲·伊維爾。劍橋漲學費,他受到學生的當面質問和抗議。他沒有發怒,欣然接受這種‘被挑戰’。他堅信,如果校長只想被尊重和服從,他至少沒有資格做劍橋校長。”
齊默告訴記者:“全人教育并不是要找到一條完美的途徑,而是找到實現未來的種種可能。你在這個世界中會找到全面發展的東西,對于他人的寬容,這才是大學的真諦。”
香港大學校長說
全人教育并不只是課程,而是大學的態度
全人教育并不只是課程,而是大學的態度。這樣的觀點,同樣被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提到了。
徐立之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一位女士,擁有一座大房子,帶著一個美麗的院子,附近的孩子經常成群結隊過來踢足球,把她的院子給毀了,轟都轟不走。于是她改變策略了,每次有孩子來玩的時候,她就每人給一美元。一個月之后,她突然停止給他們錢。然后那些孩子就拒絕來這里玩,他們忘了到這塊地方玩的初衷。
仔細想想,到底是誰達到了目的?大學教育要避免進入這樣的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