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全國少兒美術教研結題報告會在深圳童畫美術機構舉行,數十名來自全國各地在幼兒藝術教育、基礎美術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教育專家,用結題報告+綜合辯論的模式分享了他們的教研成果。他們碰頭、論辯的核心焦點就是“為什么當下的藝術教育無法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大師?”,這一議題堪稱藝術界的“錢學森之問”。
從藝術技能的早期培養,到中小學美術教育,再到美術院校的理論及藝術創作教育……這一學業生涯路線幾乎成為了中國藝術學子的必經之道。
但是,現有的藝術課程,并未根據年齡段的差異進行合理設計,早教階段的美術教育大多淪為“亂涂亂畫”或“填鴨學畫”,并未與中小學、大學的藝術課程形成有機銜接——對此,與會專家提出一個設想:“能否讓美術院校的教授和老師進駐少兒美術機構,給孩子們上基礎課,以彌補藝術教育的‘脫節’之癥?”
少兒美術機構應設置“教研機制”,邀請美院教授給孩子上課
“低齡階段的美術教育,被很多家長和老師理解為‘亂涂亂畫’,以為只要給孩子一支畫筆,讓他們隨意涂寫就是‘釋放天性,讓孩子充分接受藝術的熏陶’,這種所謂的‘無為’教育實際上走進了‘放任’的誤區。而另一種少兒美術培訓班又矯枉過正,強調了過多的技法和理論,過早為孩子設限——這兩種美術教育,恐怕都沒有找準少兒美術教育的正確規律。”深圳童畫美術機構創始人范仲拋磚引玉。
與范仲的話相照應的是,目前,全國遍地開花的少兒美術培訓機構,各自持以種類豐富卻互相對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很難充分兼容。它們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數種類型——駐扎于少年宮或青少年活動場館的“繪畫培訓班”,借掛國際美術教育品牌的加盟機構,本土早教機構的拓展型興趣班,零散存在的少兒繪畫培訓工作室(工作坊),等等,它們有的“重技輕理”,有的“重理輕技”,培養方式大多僅憑教師個人喜好即興安排,根本談不上“科學設計”。
而這些早期階段的美術教學,究竟會對孩子的長遠藝術生涯造成何種效果,大多也只能“聽天由命”,根本無法做出長遠的跟蹤和評估。要改變這種藝術教育的“隨意”狀態,一些嘉賓開出的“藥方”是,把高等藝術教育和幼兒美術教育的隔離狀態打通,建立整體性、體系性的培養機制。資深美術教育者夏娟華在研討時提出:“目前幼兒美術教育主要的問題是缺乏清晰明確的行業規范、理論準則、教材標準,過分依賴海外藝術教育成果,本土教研力量薄弱,因此要引入相關的教研機制以修復空白——而放眼全國,少兒美術基礎教育的研究人才,基本都分散于各大美術院校,這些以理論研究見長的教授,可能此前并沒有太多一線教學的經驗,他們能否到少兒美術機構中給小孩講課,從而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使自己所編寫的少兒藝術專著更加經得起時間考驗?
而美學教授對高校藝術學生知識結構、創作水平進行觀察,也會從中剖析出他們在童年教育中所缺失的部分,這些經驗教訓也應及時提煉總結,從而應用到早期藝術教育上。這對于少兒美術機構、美術高校以及藝術類學子的長遠發展生涯而言,都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合肥少年宮資深美術教師崔苓也認為,“教研機制”對于少兒美術領域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全國的少兒藝術教學機構各自為政,理論和教材自成一派,它們之間理應有一個平臺進行意見的共享和溝通,而‘教研機制’就應當發揮這樣的功能——哪怕是組織激烈的辯論也可以。通過教研活動,我們可以總結出多項可操作性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更好地完善少兒美術作品中的藝術性培養,也能對藝術學子的長遠藝術生涯營造積極影響。”
成立視覺藝術研究會教育學院,促進少兒美術教育的地位質變
你可以想象出這樣一幅圖景嗎?陳丹青等享譽海外的名師,坐進那個被小朋友圍成一圈、充滿童趣的美術教室里,就像弗羅基俄當初教達芬奇畫雞蛋一樣,手把手地教給孩子們繪畫的基本功——這不可思議的一幕,正在被熱心的少兒美術教育工作者努力變作現實。再現達芬奇的“求師之路”談何容易。如今,美術教育已不同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坊式培育,美術教育的教學媒介也日趨多媒體化,集結、整合美院教授的師資力量需要全新的平臺。
記者了解到,一座“視覺藝術研究會教育學院”已于今年1月1日在深圳龍崗區落成,而該機構意在通過開放式的辦學理念,集中少兒美術教育界優秀人才和企業運營管理精英,整合國內外少兒美術教育行業資源,改善少兒美術教育在國內教育行業的薄弱環節境遇,推動中國兒童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的提升。而其中最為典型的功能,就是吸引各大美術院校的名師常駐,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少兒美術教學研究,編寫少兒藝術教材,夯實少兒美術基本功。
作為該學院的主要推動者,范仲表示:“‘學院’將涉及少兒美術教育領域的課程內容研發、授課技巧探討、課堂組織形式研究,開發少兒美術教學的前衛課件和全新模式,探索少兒美術的年齡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打造全行業學習交流平臺,以推動中國校外美術教育行業的成熟與發展。”其中,短期形式的新概念研習班、全國少兒美術交流會、校外美術創業論壇等將設為該學院名下一年一度的常規活動。雖未能出席全國少兒美術教研結題報告會,廣東省資深少兒美術教師田蕊聽聞此訊,亦對少兒美術教研機制、相關學院的建立表示期待:“少兒美術教育領域彈性太大,教師自主裁量權過多,培訓機構名目眾多,長期以來也存在質量良莠不齊的狀況,若是能得到藝術高校的師資力量予以指點和輔導,教學質量、理論、價值觀等方面亦有望糾正和修復。”但她也有所保留,“把美院教授請到培訓機構里,如何能讓他們持久駐留,完成完整的教學、教研行為,真正給予少兒藝術教育實操和理論的雙重指導,而不是‘走走過場’,恐怕也需要長期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