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四君子畫詠
一、石竹
?
石竹獨抱
老來山中種瑯玕,
一蓑風雨且倚闌。
浮名過眼終將去,
留得石竹獨自看。
?
綠云寒波
夜夜山風石竹歌,
瀟瀟灑灑墨痕多。
畫到天明千竿綠,
折取一枝釣寒波。
?
石竹怡老
少年夢成京華客,
春風倚醉花開時。
如今獨愛石與竹,
消得白發歸去遲。
?
高節青云
誰拈禿筆寫此君,
歸去來兮獨自行。
高節不隨霜雪變,
石上清影如故人。
?
石竹醉月
斗酒狂來放筆行,
半是青山半是云。
日暮竹下清風起,
舉杯石上呼月明。
?
素節抱霜
山中幽居遠塵囂,
獨與此君歲寒交。
客來閑聽石竹語,
卻愛老翁寫晴梢。
?
歲寒幽意
好風亭前竹月明,
消盡塵俗兩心清。
世間何處有情物?
只愛君聲獨自聽。
?
石竹知已
六月飄雪樹木青,①
不在人前說生平。
新詩吟得書畫后,
月明寒石竹有聲。
注:①京西延慶春夏白楊青柳飛絮如雪。古人亦有六月飄雪謂有冤屈之說。人生有屈辱悲恨,但心里須有綠色和陽光。
?
直節清影
好風亭上獨坐涼,
直節生來清影長。
新詩吟罷君聽否?
唯有山翁在草堂。
?
石竹本色
寫了竹枝還畫石,
君子大人相扶持。①
清節堅貞本色在,
歲寒心事誰人知?
注:①古人對竹石有竹君子石大人之稱譽。
?
石竹關情
石邊新梢欲拂云,
山中雨后一窗青。
人是人非誰去問,
一枝一葉才關心。
?
石竹無塵
石竹之間未覺寒,
揮毫縱橫山窗晚。
面對是非無嘴好,①
小鳥不啼月影看。
注: ①一日為友人圖畫,筆墨涂抹之間有鳥無嘴且再難畫就。于是戲題“面對是非無嘴好,獨立寒石笑秋風”。友人稱善而獨愛收藏。后多次以此畫題。
?
一枝一葉總關情
竹,既無媚人的花香,也無松的“古貌蒼顏”。然而,竹因枝竿青青,翠葉裊裊,終冬不凋,挺直根固,虛懷高節,人們引以為堅強、虛心、正直等高尚品質的象征。從“淚灑成斑”的娥皇,到飲酒放歌竹林的魏晉七賢;從“借宅種竹”,“不可一日無此君”的王徽之,到唐時泰安徂徠山的“竹溪六逸”;從詩圣杜甫“平生憩息地,必種數竿竹”,到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以說,中國人愛竹,古有傳統,妙文趣事,比比皆是。
白居易《養竹記》云:“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健善不撥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心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貞節,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而與白居易同時代的文人劉寬夫認為竹之美在于:“群居不亂,獨立自持,振風發屋不為之傾,大旱干物不為之瘁;堅可以配松柏,勁可以凌雪霜,密可以泊晴煙,疏可以漏宵月,嬋娟可玩,勁挺不回。”蘇軾《墨君堂記》則贊云:“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以致其節,得志遂茂而不嬌,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這些雅懷高論,可謂把愛竹提高到一個新的精神境界,使我們在觀竹賞竹時能得到更為純凈的滿足和美的享受。
寫竹源流,肇始六朝。至唐代,竹枝竹葉則從山水畫中逐漸獨立出來。在畫史上受到前人推崇的畫竹名手,唐有王維、蕭悅、僧夢休;南唐李頗,宋時黃筌、崔白、文同、蘇軾;元朝有管道升、柯九思、楊維翰、倪瓚,明代有宋克、王紱、吳鎮、夏昶 、唐寅、文征明、陳洪緩、徐渭、王鐸;清代近三百年則推葉道本,諸升、高起佩、石濤、羅騁、李方膺、鄭燮、金農、虛谷、蒲華等。在近現代,當數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陳少梅、董壽平。古人今賢畫竹稱世者,無不借竹之清品表現和貫注作者自己的學養、靈趣和高尚的品格;所寫之竹,一枝一葉,或拂云籠煙,或吹風搖月,也總寄寓自己的情懷。愛竹畫竹,最終達到忘我忘竹、“竹如我,我如竹”的境界。
文與可早已“成竹在胸”,蘇東坡卻言“為竹寫真”,趙松雪徑指“寫竹應與八法通”。王紱之竹,超拔流俗;鄭燮“一枝一葉總關情”。千余年來,那如云的名家勝手,在畫竹中所表現的高情雅義,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如此眾多精絕美妙的藝術珍品,更留下了他們的學養風范、人格意識和中國的文化精神。當我們欣賞、學習他們的繪畫藝術時,難道不應當想得更多、更遠、更深嗎?
注:這是為《竹譜》撰寫的前言,原載《竹譜》,華藝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