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祥洲《仰觀垂象:山水畫的觀念與結構研究》
內容簡介
泰祥洲編著的《仰觀垂象:山水畫的觀念與結構研究》以史料文本和圖式為研究視角,結合考古學、天文學等學科的最新成果,采用二重考據法探尋了中國山水圖式起源于宇宙觀的關系,詳細考察了中國山水畫體的初始形態,試圖勾勒出中國山水畫由古至今的演變軌跡,并揭示了其形式變遷的圖式根源。
作者簡介
泰祥洲:生于銀川,自幼學習書法,先后師從王文均、胡公石,至今堅持未輟。1991-1996年師從崔玉潤、李振江學習揭裱古代書畫技藝。1998-2000年在新西蘭學習數字媒體專業,作品《東方的宇宙》獲該年度新西蘭數字媒體最佳專業設計獎,回國后先后任互動通藝術總監;中央電視臺央視網站設計總監;創辦《中華遺產》,任總策劃;2006年就讀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師從包林老師攻讀博士學位,并師從劉丹先生學習傳統中國水墨繪畫。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早期中國宇宙觀與山水圖式的起源
2.1 哲學基礎: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2.1.1 天命與天道
2.1.2 從天文到人文
2.1.3 “天、地、人”三才觀影響下的圖式:以馬王堆帛畫為例
2.2 早期圖式的創制人
2.2.1 巫覡與藝術:繒畫的啟示
2.2.2 畫史:文人溯源
2.3 中國山水圖式的淵源
2.3.1 天地分野:中國古代建筑、繪畫的圖式基礎
2.3.2 星象圖的繪畫圖式
2.3.3 從“山海”到山水:馬王堆出土漆棺畫《云氣圖》研究
第3章 山水畫圖式的審美化進程
3.1 作為一種宇宙觀和審美觀的山水圖式
3.1.1 老莊天地之美思想對山水畫美學觀的影響
3.1.2 魏晉南北朝畫論中的山水畫圖式及其對后世影響
3.2 山水畫體的形成和演變
3.2.1 從天官分野中蘗生的山水畫體
3.2.2 修禊之事與寄情山水:以蘭亭集會為例
3.2.3 禪宗流風下的輞川圖式
3.2.4 理學對山水畫的影響
第4章 觀念和結構的媒介:材料
4.1 中國傳統的色彩觀
4.1.1 五色觀及其發展和色彩使用
4.1.2 從“青色”、“玄色”看早期色彩觀念
4.2 水墨融合與同構
4.2.1 太一生水
4.2.2 墨的構造
4.3 墨分五色——筆、繒、紙與水墨的結構化
4.3.1 統攝山水畫圖式的筆法結構
4.3.2 繒
4.3.3 紙
4.3.4 墨和水的結構法則
第5章 傳統宇宙觀的動搖和現代山水畫的重構
5.1 西方科學世界觀東漸對現代中國的影響
5.1.1 現代山水畫重構的現實背景:西學東漸和經學的終結
5.1.2 現代山水畫重構的觀念背景:由時空觀轉向時間觀
5.1.3 從科學一元論走向現實主義
5.2 從“改良”到“改造”:寫實主義影響下的中國畫山水圖式
5.2.1 “中國畫改良”的寫實主義途徑
5.2.2 寫實主義對新中國山水畫圖式的“改造”
5.3 當代山水圖式的思想語境
5.3.1 “中國畫窮途末路”說
5.3.2 “傳統主義”
5.3.3 “筆墨之爭”
5.4 寫實主義解構之后
5.4.1 “新文人畫”運動
5.4.2 “現代水墨”實驗
第6章 基于多維圖式的山水畫
6.1 科學與藝術的互動
6.1.1 科學與藝術的互動在中國
6.1.2 當代物理學的宇宙圖式及其影響
6.1.3 全息圖式與山水畫隱喻的相似性
6.2 投射原理和多維山水畫圖式的重建
6.2.1 現代物理對宇宙的探索和古代中國的宇宙模型
6.2.2 重新尋求圖式創造的動因
6.2.3 理解圖式的投射原理
6.2.4 光的映射與內觀的山水畫圖式
6.3 畫品反思:多維山水圖式下的審美尺度
第7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