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的朋友破產,就讓他去辦雜志!”同樣是身兼批評家和策展人,朱其和顧振清都有自己的以學術性為號召的雜志,而他們在堅持學術特色的同時,都有各自的甘苦,面對當前的市場寒流,他們是怎么看待的呢?新的一年他們有什么對策呢?
朱其:《藝術地圖》面臨困難
提到2007年刮起的藝術雜志熱,朱其將其比作如前兩年的國畫雜志熱,結果是版面賣不出去了,資金鏈斷了。他還指出,市場泡沫帶來的藝術雜志熱,表現為藝術雜志的三個走向:傳統路子的藝術類雜志,紛紛用版面換作品;新的藝術類雜志,則要么是藝術財經化,要么是藝術娛樂化。
他透露,《藝術地圖》雜志去年上半年的廣告還不錯,所以雖然下半年市場趨冷后收入減少,但全年持平。但目前畫廊收縮,藝術家也不再做畫冊,因此今年的廣告會有問題。
不過他表示,他還會堅持辦雜志,堅持學術性,只是內容上會有所調整:一、會增加國畫部分,如對山水畫的討論;二、會推動理論的討論:如將西方風景畫理論與中國山水畫理論作兩種觀點的對話;三、報道重點會從過去側重活動的介紹,轉到對藝術大師的個案介紹;四、會更多地涉及國外當代藝術的研究。
顧振清:《視覺生產》今年出2期
《視覺生產》有其特殊之處,是叢刊的性質,因此刊期比較靈活,大家印象不一。按顧振清一一列舉,其2007年出了4期,2008年出了2期,2009年也會出2期。顧振清還特地作了說明:《視覺生產》2006年起作為朱屺瞻美術館的刊物出版,有國際刊號,是雙語雜志。而這正是他的一個夢想。一問世就影響很大,因為這在藝術圈里最早。
回顧這本雜志的歷程,顧振清強調,辦雜志應該是機構的行為。他形象地借用網絡時代一句大家熟悉的話,改頭換面為五味俱全的感嘆:“要你的朋友破產,就讓他去辦雜志”。他介紹,《視覺生產》也有一些廣告收入,但沒法抵消開銷,廣告最好的時候也只能占到開銷的1/3。雜志最大的開銷就是要養一個編輯部。因此,他現在把雜志的編輯都改成特約編輯,借此收縮費用。
他還斷言,通過辦藝術雜志能打平或盈利,那是神話,大多數藝術雜志都在艱難度日。金融危機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盡管如此,《視覺生產》2009年的編輯方針,還是走叢刊的道路,做專題。可以把雜志的內容辦成讀者了解藝術創作動向的參考文獻,同時減弱時效性的報道,強調國際眼光,團結一批國內外的寫作者。他還透露,今年上半年的雜志將做攝影方面的專題:瞄準對當代攝影有貢獻的藝術家。他認為,中國的觀念攝影發展挺蓬勃,是一個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特殊角度,也是比較有分量的門類,可以做一個小結。至于當前對觀念攝影的批評聲音,他表示,問題是——攝影應該是是對現實的捕捉,還是對未來的表現?還是回到紀實還是觀念的爭論上,有必要作一番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