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文化發展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而當代藝術發展的現狀、走向以及評價標準等問題,則成為文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議題。盡管近幾年來藝術院校人才“擠擠”,藝術市場也呈現一派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景象,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談及當代藝術的發展現狀,代表、委員們難掩憂慮之情。
????緣何作品多精品少
????近年來,藝術界作品多精品少的現象一直為人詬病。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認為,一方面,過度的市場化和娛樂化,使文化藝術作品傾向于膚淺和低迷;另一方面,由于曾經的貧窮和民族自信心的缺乏,中國已習慣了對西方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追逐。“我們許多藝術家在西方享有盛譽,但他們的作品是按照西方藝術標準創作的,不能真正算是中國藝術的精品。”楊飛云認為,中國藝術家應該吸取西方藝術中的精華,而非完全按照西方的標準來創作。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龍瑞也認為,以美術為例,在文化形態不確定的情況下,其內部存在著理論上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出現大師級人物。“目前我國的文化發展與泱泱大國的身份不太相稱,并且在文化上還未找到清晰的坐標,國家重視的文化建設更多地是在‘形而下’上著力,比如大劇院、動漫基地的建設等,重‘器’而不重‘道’,總體的文化形態包括對外文化形象的建構,都還處于零散甚至低迷的狀態。”龍瑞希望面對外來文化的影響和快餐文化的充斥,藝術家們應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并將其與古老文化的傳承結合起來。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在接受采訪時談到,據不完全統計,中國660座城市上空已經“升”起了120萬個不銹鋼球。“從開發區到學校再到中心廣場,到處都托起‘新升的太陽’。這反映出藝術創作中題材單一、內容簡單、形式單調、審美平凡的問題。”
????如何擔當藝術責任
????接受采訪的代表、委員表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藝術品已經成為特殊的商品,但是絕不能背離藝術的原則和社會責任,一味迎合市場。
????“藝術的兩個最大意義在于,讓人類心靈愉悅,內在獲得升華。藝術品在市場上有價值,正是由于它的審美高度,是由于它能夠令人愉悅,激發人的向上精神,一旦創作藝術品的目的成了賺取金錢,其精神上的含金量包括價值必然會大大降低。”楊飛云說,藝術責任核心是讓人愉悅,令人追求真善美,創作者應該關注精神和情感,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有市場、有影響。
????吳為山呼吁文藝創作者們要靜下心來,扎根于民族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土壤進行創作:“并不只是下鄉去體驗農民的生活、工人的生活,重點是要感受時代的進程,對當前世界的文藝思潮進行反思,創作出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現代風格的作品。”在吳為山看來,這是藝術家們當前最重要的責任。
????龍瑞認為,藝術責任對內是啟迪民眾心智,建構核心價值觀,凝聚民族力量;對外則需塑造大國的文化形象。目前中國雖然富有了,但是缺乏在精神層面上能夠影響世人的東西,這點必須改變。
????不扶正,難驅邪
????代表、委員們認為,當前中國整體的文化價值觀不明晰,再加上對西方文化近乎盲目的崇拜,使得中國原有的藝術品評標準受到嚴重沖擊,而動輒談多元則使得評價標準難以構建。因此。目前藝術界亟須建立導向正確、客觀公正、層級明確的藝術評價標準。
????楊飛云強調,藝術評價標準應該包含多種因素,如作品的共性價值,作品的水平、深度、高度等,應多從歷史的高度上去審視,不是僅僅依靠個性和創新風格樣式,就能獲取好評。“千百年來,各種藝術表現形式不斷發展變化,但是不變的是人們對真善美的核心追求。藝術應當多元,在表現形態上多元化,在核心的主脈上卻不應多元。”楊飛云說。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韓美林談到,一些文藝批評工作者缺乏藝術實踐,沒有深思熟慮就信口開河地點評他人,豈不知做好文藝批評必須得有藝術實踐,而且應該堅持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才能有的放矢,讓人心悅誠服。
????不扶正,難驅邪。代表、委員們紛紛呼吁國家扶持,改善當前的創作環境,堅持正確的藝術導向,對主流藝術加大扶持力度,同時也呼吁媒體抵制宣傳低俗化的藝術,不能因為商業利益的驅動而影響“真善美”的藝術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