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是這次省美展的主題,我懷疑一些獲獎作品是不是有些跑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廣州美術學院老教授在廣州藝博院展廳里發出疑問。
5年一屆的廣東美術綜合性大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近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開幕。該展從4118件作品中評選出755件作品,其中82件獲獎。稍后,一部分獲獎作品將被篩選進京,參加中國美術界最高規格、最具權威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作為各地美術界對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
出人意料的是,廣東省美展選出的金獎作品,幾乎沒有對新中國成立后重大歷史事件的深沉描摹,幾乎不見人們所預料的“特區建設”、“抗震救災”等重大題材,勝出作品是廣州街頭一個尋常報亭賣報一幕、市民在花市買花回家的午后一景……對于大展評選出來的結果,一些評委開始產生疑問,一些評委則極力辯解。
大展評委之一、畫家林永康說:“整個美展幾乎挑不出一件有思想深度、社會見解的力作,大多是一種緊貼社會生活的小滋味的表白。”另一位畫家、大賽評委郭潤文卻反駁說:“很多獲獎作品中的個人情感,其實是發自內心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表白和態度,這難道不是另外一種主旋律嗎?”
主旋律題材佳作難覓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這毋庸置疑地成為許多藝術家一整年創作的主題,但從省美展的評選結果上看,評委們和藝術家都沒有狹隘地理解共和國60周年這個主題。”評委之一、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說,全省各地遞交的4000多件作品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的參賽數量,但最終差不多5/6的作品被刷掉了。
“被刷下來的作品太多了,我們評委都開玩笑說‘畫家是一個高危職業’,純繪畫與其他藝術設計相比成功率很低。畫的有點樣子不難,出精品力作就需要才情……”評委之一、畫家招熾挺說。“不少畫家都想往主旋律題材上靠攏,有的畫領導視察,畫抗震救災,更有許多畫深圳特區建設。但都畫得不好,畫家的感情不深刻,選取的角度也不震撼。”王璜生說,評委們有意識地在評獎中,排除了那些有功利心態的創作。
畫家石俊的作品《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獲得了優秀獎,算是反映汶川大地震的作品中少數獲得認可的。畫面中沒有地動山搖的場面,沒有千鈞一發的救援和悲戚的面孔,只有一只受傷流血的手,纏著繃帶,沾滿碎石子,緊握成一個拳頭,充滿力量。評委之一郭潤文說,那些描摹宏大抗震救災場面的作品在評選時失去了力度,唯獨這個充滿細節力量的描摹打動了評委們。
藝術評論家、廣州美院教授譚天認為,對于重大事件的一般化藝術表達已很難“吸引眼球”,多媒體時代,網上視頻、電視直播和報紙新聞圖片使得畫家們的藝術表達滯后了,震撼力往往也落后于其他媒介。“同樣對于重大事件,藝術家必須善于挖掘出社會事件后續的深層意義,有時候要求藝術家又是一個思想家,而不是像傻瓜相機一樣,只是把場面畫出來,平平淡淡的作品打動不了人。”譚天認為,在本屆省美展中,那些反映重大題材的作品往往沒有反映平凡生活的更能打動人。
唯一一件獲得大展金獎的油畫作品叫《和諧之光》,畫家李智華畫了廣州城中的一個報亭,兩個下崗職工在賣報紙,陽光燦爛。但畫面許多細節卻引人遐想,最走俏的娛樂雜志被掛在顯眼位置,幾家享譽全國的報紙堆積排列……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畫家獨獨選中這一濃縮著社會進步意義的小小場景,可謂別具慧眼。
要小情調,還是要思想穿透力?
“大展開幕前,我們曾經專門擬定了一些主題,圍繞新中國60周年發生大事件,引導畫家們創作,結果卻不理想。”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協主席許欽松說。展覽其實無法左右藝術家們去畫什么或者畫好什么,畫家們從個人的生活入手,發表生活感受,或許是美術大展更符合藝術規律的表現。
于長江的雕塑作品《國際連鎖》,用縮小比例將超市里成排成排的購物車,做成雕塑,獲得了銅獎。如果與上世紀廣東雕塑作品的經典代表——潘鶴的《艱苦歲月》相對比,同是主題性創作,兩件作品的視角已有天壤之別。“《國際連鎖》是表現現代生活的,體現當代精神和時代感受,讓觀眾一看就有新穎之感。《艱苦歲月》是時代的經典,至今還在影響我們,但不要忘了,這件作品在當時的年代也是一種時尚。”評委之一、廣州美院院長黎明說。
“我們的時代并不缺乏重大事件,但整個省美展中,具備思想穿透力的作品乏善可陳。”林永康在大展前,走訪了50多個藝術家工作室,輔導創作,但“思想構思能力強、畫面充滿激情、繪畫能力強”三者高度統一的畫作,一直沒有出現。“與北方相比,廣東的畫家們似乎總滿足于小情調、小滋味,看起來貼近生活,但有深度、思想穿透力的作品比較少。”林永康說。
“我們不能狹窄地理解共和國60周年這個主題,所以藝術家們可以不畫重大歷史事件,不進行宏大敘事,但即便針對細瑣的日常生活,藝術家們真的可以成功反映當代人的精神面貌、思想面貌嗎?”王璜生表示。
青年畫家劉晟的作品《精神貴族之從這里出發》一舉獲得銀獎。這幅作品描摹了白樺林里準備遠行的幾位年輕人,他們有的翻看地圖、有的查閱書籍,眼眸中閃爍著光芒……有人說,這類作品在主題性大展中顯得氣魄不大,缺乏對民族和國家深沉表達。但也有評委堅決辯護,“畫家表現了一種年輕人的狀態,青春的朝氣、時代的氣息,恰恰捕捉到了當下生活最流行的旋律。”郭潤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