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國之文化成績為西方人所最賞識者,莫過于藝術;茲舉西方學者之言以證之。拉土勒氏之言曰:
假令藝術為民族靈魂之表現,假令一國文化之綱領,可以一切求之于審美形式中,則中國文化乃最為多方面的。中國人之大氣魄,見之于其京城之宮墻及大殿中。其保持疆土斥攘夷狄之長期奮斗,見之于長城之建筑。其孔子哲學所鼓吹之節度,見之于其整齊之宮室房屋中。其與天地合一之愿望,見之于宋人山水中。其對于來生之見解,見之于佛教之繪畫與雕刻中。此民族之精細的女性的靈敏性,見之于其花草畫動物畫與其他雕刻中。
拉氏寥寥數言中,可謂將吾國藝術之優點備述而盡之矣。蓋吾國人之思想之中心為“天人合一”。在宗教方面,以天道遷就人事,則天道流于淺薄。而在藝術方面,以天地納入于山水之中,則山水自具有一種穆然意遠,與天地為儔侶之意;如深山流水旁高僧修道之像,立意既超絕人寰,則意境自深遠矣。王維米南宮之畫,淡墨數行,而富有宇宙無窮之意味,此乃天地與藝術合而為一之所致也。故吾國藝術之長,不僅以“真”為務,兼具天道于其中;所以為歐人所嘆賞者,即在于此。
拉氏所謂花卉人物之精妙,以吾國畫家大抵為文人出身,陶冶于詩歌之中,時而登山臨水,時而讀書寫字,則其筆下之際,自能得窺天地之秘而形諸筆端;此亦彼等兼具精神上之修養有以致之也。若乎瓷器象牙雕刻等類先由帝王文人學士之提倡,而一般工匠沾染于其風氣之中,其工作亦由是而趨于精妙矣。
藝術與學術迥乎不同。學術須受論理學規則之支配,故有一種呆板性;藝術之美,在乎妙手偶得于無意之中。此吾國優游自得之士大夫,自優為之;而與西方人之日常生活動輒不離規矩者,迥乎不同。此亦吾國藝術勝于他人之一因也。
今后文化之各方面,如政治如學術之改革,其根本問題,在于民族之自信心。民族而有自信心也,雖目前有不如人處,而可徐圖補救;民族而失其自信心也,縱能成功于一時,終亦趨于衰亡而后已。或曰:民族對外成功之日,自信心自易于確立;對外屢次失敗之余,雖日日叫喊自信心,有何用處?
吾人以為今后吾族文化之出路,有一總綱領曰:“造成以精神自由為基礎之民族文化。”
各個人發揮其精神之自由,因而形成其政治道德法律學術;在個人為自由之發展,在全體為民族文化之成績。
就藝術言之,似乎吾國不必有所學于外人,然歐洲藝術之特長而為吾國所無者,往往而有;以歐人游心于無限之境,其所超境界,往往為吾人所不及。如詩歌中長篇作品,但丁之《神曲》、歌德之《浮士德》,吾國詩文中無此體裁與意境也。至于雕塑建筑音樂戲劇,常有人焉就其民族心靈之深處而體味之,而表而出之,故亦常在日新月異中。其他為西方所有,吾國所無者,尚不可勝數。吾國人茍在此方面繼續加以努力,則除舊日成績外,應有新領域之擴張與新創作之表現。此精神自由之應表現于藝術者。
(本文發表于1934年,節選自《張君勱集·明日之中國文化》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題目為編者所加,個別字詞有改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