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由上海美術館舉辦的第一屆“上海雙年展”是由上海市政府文化機構所舉辦的第一個大型當代藝術展,主要展出中國當代油畫。1998年第二屆上海雙年展定位為國際性的中國水墨畫(按畫種舉辦展覽是幾十年來全國美展形成的基本模式),2000年第三屆則迅速擴展為世界性的綜合藝術展。展覽經費第一屆原為民間企業贊助,但由于主要贊助商的退出,改由政府撥款為主;第二屆也沿用了這一模式,即政府給予部份資金,主要尋求社會贊助。展覽資金投入平均約在200萬元左右(前兩屆均有收藏,平均每件作品約為1—2萬元),第三屆雙年展資金狀況不詳,但由于各國藝術家的參加,且在策展人差旅費、勞務費、藝術家費用、保險、運輸等方面的開支增加,估計經費超過300萬元。第四屆上海雙年展的經費也是多方籌措,才得以已落實。上海雙年展的這種籌集資金方式,使得展覽組織者非常辛苦,在展覽規模與運作上受到很多經費上的牽制。
1998年和2000年在深圳舉辦的兩屆國際水墨畫雙年展,是中國大陸以水墨畫為展覽內容的國際性展覽,它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資主辦,深圳市文化局和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承辦的雙年展,并已列入政府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每屆都有政府專項文化資金的支出。在兩屆展覽的中間年度,舉辦“深圳水墨論壇”,邀請國內外的專家撰寫論文,舉辦專題學術研討會。這一展事設有組織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展覽的主要決策權在政府文化機構領導人擔任的執行委員會主席,沒有設策展人,但有秘書長負責的一個展覽工作班子。
2001年成都雙年展的開幕標志著中國本土舉辦的雙年展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成都雙年展由民辦的成都現代藝術館獨家全額投資,為此成立了成都雙年展展覽委員會,展覽委員會主席由投資方代表擔任,委員會下設策劃委員會和藝術委員會,總投資約為300萬元。展覽定位于發展中國本土的架上藝術。這一展覽得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市委書記與市長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2002年的廣州藝術文獻展是作為三年展的框架加以確定的,由廣東美術館主辦,也采取了國際通用的主策展人領導下的策展人小組制,這一展覽預計經費為500萬人民幣,于2002年11月在廣州美術館舉行,展覽得到了廣東省有關文化與藝術機構的理解和支持。
以上我們簡要回顧了90年代以來中國的雙年展歷程。從中可以看出,作為非營利性的文化事業,雙年展在中國的出現最初是由民間企業和資金資助的,它必然帶來展覽的不規范性、缺乏連續性等問題。而以建筑為主題的第4屆上海雙年展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002年11月舉行,說明了雙年展制度對于政府文化政策的倚重。成功的雙年展必然是國家文化事業經費支出、企業贊助和市場經濟運作的共同結果。可以這樣說,雙年展在中國的出現,填補了原有的中國美術展覽體制與結構中的空白,至此,西方展覽體制中的各種展覽類型在中國都已齊全,在中國的藝術生態環境中,它們擔負著不同的功能。
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雙年展是一個國家藝術展覽體制中最為重要的類型,它代表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當代藝術發展的成熟度,對外部世界的文化開放度。綜觀國外重要的雙年展,我們看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雙年展(據了解,目前世界上有60余個雙年展),首先是為了發展本國、本地區的當代藝術,但是很快就擴展為洲際性和國際性的展事。因此,筆者認為,無論民間資金的投入有多大額度,沒有政府從文化、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綜合支持,雙年展是難以持續發展的。雙年展首先是一種政府文化行為,它必須在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支持下,作為一個地區和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態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建設而得到發展。其次,與舉辦奧運會和亞運會一樣,雙年展作為舉辦城市的文化形象工程,對提升所在城市的文化環境、旅游開發、國際知名度有著重要作用。數年前,光州作為韓國的一個地方性城市并不為人所知,如今每屆投入數百萬美元的光州雙年展使這個城市在國際上有了很高的文化知名度。在某種意義上,雙年展的舉辦,不僅反映出舉辦國家與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文化實力,也反映出這個國家與城市在國際經濟與文化格局中的身份意識與文化地位。
既然是一個政府性的文化行為,它就意味著政府對社會和外界的文化承諾,保證其具有連續性就成為雙年展健康發展的根本要素。定期性、連續性是雙年展區別于其它展覽類型的根本點。因此,政府對雙年展的文化事業支出,應該列入當年的財政預算,保證其有一個穩定的基本運行。以威尼斯雙年展為例,政府與舉辦城市的文化預算投入、民間資金贊助、雙年展組委會的商業運作,共同保證了威尼斯雙年展自1895年以來百余年的持續運行。
同樣,作為一種具有政府性的文化行為,雙年展并非完全是為國際上的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博物館長、藝術媒體、畫廊業者等舉辦,雖然上述群體成為雙年展組辦者最為看重的展覽評價集團,但是,雙年展的舉辦,基本的受眾必須是舉辦城市和國家的廣大公眾,無視公眾的存在,忽略他們的參與感受,是一種短視的文化思維。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公眾通過參與雙年展而加入到世界性的視覺文化交流中,就成為雙年展組織者必須認真對待的課題。雙年展的經濟收支平衡也逐漸成為衡量雙年展的一個量化指標。不能設想,耗資巨大的雙年展,成為少數藝術家和策展人的圈內游戲,而舉辦雙年展的國家和城市的公眾對此漠然無知和無動于衷。參與公眾文化生活,讓公眾了解最前沿的當代藝術現狀,提升公眾的現代藝術觀念和視覺生活質量,應該是雙年展的基本文化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