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前的死海古卷
古卷文本
電腦虛擬復原后的古卷文本
有時,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可能改變歷史,比如,一只迷路的山羊。
這只1947年在耶路撒冷附近昆蘭地區吃草的山羊,無意中掉了隊,闖入一座山洞。它的主人也跟了進去,并在山洞里發現了一些被麻布包裹著的經卷。今年10月,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宣布將對這些被稱為“死海古卷”的珍貴文獻進行拍照,并由搜索網站谷歌在互聯網上進行發布。
這些塵封了2000多年的“人類寶藏”即將與世人見面。
起初,那個耶路撒冷的牧童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撿到了寶物。他將拾回的經卷賣給了一個鞋匠,幾經轉手后,手持部分古卷的生意人甚至在《華爾街日報》登起了邊欄廣告,將其形容為“最適合送給教育或宗教機構的禮物”。最終,這一部分古卷被眼尖的以色列歷史學家以25萬美元的價格匿名收藏。
當時,只有極少數人清楚這些碎片的價值。這些經書是公元前100年左右唯一流傳下來的圣經文獻,記錄了本是同源的基督教和猶太教如何分道揚鑣,并從此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故事。有宗教學者甚至懷疑,耶穌也曾經長期與這群隱居山洞的抄經者生活在一起。
80%%的經卷由羊皮紙制成,其余則書寫在草莎紙和銅板上,不過留給考古學家們的只有成千上萬張碎片。經文本應是將這些殘片重新組合在一起的關鍵線索,但經歷了數千年的歲月,殘片上的很多字跡都已模糊,甚至消失不見。
大部分碎片曾經由位于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考古博物館嚴格看管。考古隊奉行一條政策:官方未公布研究結果,就不準任何人查看書卷。考古隊人數也保持有限的數目。每逢一個隊員去世,才可以讓另一個學者頂替。
1967年,以色列在一場戰爭中占據東耶路撒冷,書卷也歸以色列所有。但那些殘篇仍然被少數人掌握。上世紀70年代,牛津大學教授蓋佐·韋爾邁什毫不客氣地將這些秘密收藏典籍的行為稱為“20世紀學術界最大的丑聞”。
對于那些掌管者來說,之所以遲遲不能公布內容,或許只是因為殘破的經卷正在慢慢粉碎,他們卻無法還原真正的內容。
一位考古學家曾經這樣形容還原工作的困難:“相當于把幾份《紐約時報》撕成粉末,將其中的3/4燒毀,再用扇子將剩下的1/4吹散到房間各處。然后再試著把它們重新拼湊起來。”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只能用最小心翼翼的辦法對待這些幾乎變成了黃色的經書。他們將一塊塊小碎片用薄絲夾起,工作時甚至不敢大聲呼吸。
這時,格雷戈里·貝爾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是一個考古迷,同時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也許應用在衛星上的多光譜成像技術可以幫助這些考古學家。”
事實上,衛星常常運用這項技術從萬米高空外拍攝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各種不同于可見光波長的電磁波都能被用來收集信息。如果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波長,就可以看到一張復雜并且精確的地球表面圖片。
這也是一個解決古卷難題的好辦法。貝爾曼利用紅外照相機和衛星成像軟件掃描這些古卷。與古代墨水相比,紅外線下的羊皮紙能反射出更多光線。最終,在紅外照相機下,那些肉眼看來一片模糊的羊皮紙上出現了古老的經文。
當以色列文物局和谷歌公司聯合組隊,為大眾提供這些文件的全面可搜索數據庫時,那些即將重見天日的經卷不會讓世人失望。據說,死海古卷上記錄著大量的秘密,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詩篇和神秘文字。
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組被稱為“藏寶圖”的銅卷。文中描述著一些巨大的寶藏:“數以噸計的黃金和白銀”,就在“外面的山谷,一塊巖石上圓圈的正中央,埋藏在地下17腕尺(一種古代計量單位)”。
不過,2000多年過去,即便人們得以展開死海古卷,有一些東西也已永遠被歷史埋葬了。起碼,人們找遍了銅卷中提到的64處寶藏,至今為止,卻沒有發現一丁點兒寶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