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場上的中國面孔
通過在幾大城市的訪問,已是第5次到中國訪問的戴利,再次看到嶄新的中國面孔。
而在世界各地的各種奢侈品市場上,人們也見到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中國面孔。
圖盧茲的高價拍賣事件,再次將人們的視線拉回4個多月前。那時,中國藝術品創造了亞洲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而買家則是中國上海的一名企業家。
2010年11月,在英國倫敦郊外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被這名中國企業家以折合人民幣約5.5億元的天價拍走。這超過估價36倍,也打破了此前黃庭堅書法《砥柱銘》以4.3億元人民幣創下的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
中國藝術品價格的飆升速度,令外國人咋舌,中國富人們出手之闊綽,也引起了海內外關注。
當時,《金融時報》記者史堤夫·文森撰文稱,天價花瓶背后是中國人的“瓷器愛國主義”。在他看來,中國的一些富人們,正帶著愛國主義情結,急切地想買回本國文化遺產。這種“瓷器愛國主義”,當時在中國國內也引起廣泛討論。不過,不少人將這種“愛國主義”,看做是“美麗的花環”和“浮云”。
那件花瓶至今還引人關注,因為4個多月過去了,這位中國買家尚未付款。
但這樁懸而未決的大筆生意,似乎并未影響外國人對中國藝術品消費能力的判斷。前不久出爐的《2010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危機和復蘇》報告稱,中國在2010年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藝術品和古董市場。
這份報告由歐洲藝術品基金會委托撰寫。報告指出,由于去年富有的中國買家數量劇增,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也隨之飆升。報告同時還指出,很多國家的奢侈品市場在2009年萎縮,但由于中國消費者的拉動,又在2010年開始出現復蘇跡象。
在巴黎、在拉斯維加斯,甚至在香港的奢侈品店門口,人們時常會發現排隊購買奢侈品的中國面孔。據報道,僅在2011年春節,就有多達5000名中國游客到拉斯維加斯的梅西百貨購物,其中800名游客來自北京和廣州,他們年收入在20萬到100萬人民幣不等。
“這僅僅是開始。”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如此評價道。在他看來,目前中國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還不高,只有少數中國人在進行高端產品消費,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對奢侈品的購買能力,將會在世界上產生更大影響。
幾乎在歐洲藝術品基金會發布報告的同一時間,知名咨詢機構麥肯錫也發布了自己的一份報告,并作出類似的預測。他們認為,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將以18%的速度增長,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左右。這意味著,中國的奢侈品市場規模那時將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這份報告也指出,中國富人與西方富人有天壤之別,中國富豪要比外國富豪年輕15歲,他們每筆交易的金額也更大。
對于這一點,倫敦的房地產商人感受更深。據英國媒體報道,最新研究顯示,在倫敦市中心高端房地產市場,來自中國內地的買家去年在購買最昂貴住宅方面,超過了俄羅斯人,成為花錢最多的人。截至2011年2月,在過去的12個月時間里,中國內地買家在高端房地產方面的平均開支為650萬英鎊,中國香港的投資者則列第三位,平均花費是550萬英鎊。
這些中國買家尤其對面對海德公園、地處梅費爾區或瑪麗勒地區以及波特蘭街花園廣場的房子感興趣。他們的購房預算在800萬到1500萬英鎊不等,并且已有中國買家以1175萬英鎊和2575萬英鎊的價格,購買了圣詹姆斯區的兩處地產。
供職于北京一家公司的陳憶,專門從事海外投資置業的房地產營銷代理業務,其業務重心是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國的頂級濱海物業。在開展業務初期,陳憶發現,在澳大利亞置業的中國家庭,多是為了移民或留學,一般比較喜歡買公寓,房價算下來跟北京和上海差不多。但這幾年,在澳大利亞購房的人呈增加之勢,出于投資目的的購房者開始增加,大概占三分之一,買別墅者也已不是少數。
有誰可以購買世界
“更強勁的消費還在后頭。”喻文益說。他認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資本聚集,這些資本都要尋求流通,最終都會導致對高端產品的大量購買。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佩蒂斯評論說,房地產、藝術品、郵票、珍稀波爾多葡萄酒等,都在以創紀錄的價格交易,這種情況通常是在流動性過剩的時期出現。
投資銀行家出身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貝姆認為,從195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日本也經歷過高達兩位數的經濟增長時期,但后來增長逐漸放緩,到了1980年代中期,增長率只剩下5%~7%。銀行的“大量超額貸款”人為推高了日本的經濟增長率,也造成了1980年代末期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的巨大泡沫。當時日經綜合指數幾乎觸及40,000點,而20多年后的今天,日經指數已經跌破10,000點。因此,中國經濟的走向令人關注。
那些跟著資本一起流動的中國富人,在澳大利亞當地人中間,也引發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覺得這些中國人會給城市帶來新的活力,也有人認為中國人炒高了當地房價,增加了他們的生活成本。”陳憶說。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和普利策獎獲得者湯姆·弗里德曼則指出:“毫無疑問,中國的崛起與西方領軍的民主國家的停滯和癱瘓相重合,這帶給了西方人心理上的不安。”
在歐洲,中國富人在倫敦和巴黎等地展現出的超強購買力,甚至有些讓人惶恐。法國有媒體評論,富足的中國人“從企業、土地到港口、債務,無所不買”。英國的《經濟學人》雜志也發表了“中國全面購買世界”的封面文章。
不過,戴利市長似乎不這么認為。他從美國出發前,有華人記者問這位即將到中國尋找投資的市長,是否會擔心“中國購買美國”,或“中國購買世界”的情況發生。
市長覺得談論“中國購買世界”為時尚早。他淡定地回應記者:“美國在世界各地投資,我們也沒有買下世界。”
對于讓海外訝異的“中國人的超強購買力”,喻文益認為,從統計學上來講,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本流通和轉移,必然帶來各種優質產品的消費人群的增加。新興經濟體在高速發展時期,都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不僅中國如此,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國家,都在經歷類似的情況,其實俄羅斯對奢侈品的消費比中國更厲害。”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