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巴黎大皇宮中殿盛大開幕,共有來自21個國家的168間畫廊參加了本次盛會。據《藝術報》報道,本屆藝博會受到了經銷商及訪客的廣泛好評,認為其是38年來最棒的幾屆之一。
由于在時間上緊隨Frieze藝博會之后,所以人們難免將這兩者進行比較。很顯然,它們兩者本身也有相當大的差異:Frieze主要關注還在世的藝術家,而FIAC囊括的藝術家范圍則更廣,諸如Le Minotaur、1900-2000或是Ubu等畫廊就展出了20世紀早期的超現實主義、德國表現派畫家的作品。此外,FIAC的作品定價普遍也較高,例如Applicat-Prazan畫廊展出的一幅Nicolas de Stael的海景畫要價200萬歐元,高古軒畫廊展出的畢加索的“Musketeer”要價600萬-800萬美元等。
本屆FIAC的銷售情況在開展當天就相當強勁,Cheim & Read畫廊以100萬美元的價格將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畫作賣給了一名沙特阿拉伯藏家;Yvon Lambert畫廊以6萬歐元的價格售出了米爾恰·康托爾(Mircea Cantor)的一件裝置作品;Hauser & Wirth畫廊也很快地售出了拉希德·約翰遜(Rashid Johnson)的作品,其中包括以9.5萬美元成交的“Napalm”(2011)。
丹尼爾·布倫(Daniel Buren)的雕塑作品。
“每間畫廊都將最好的作品帶到了FIAC,這證明了巴黎的藝術地位的確是在穩步上升,”法國經銷商Michel Rein說。“看看那些來自世界各國的畫廊你就知道了。”FIAC總監Jennifer Flay也正在繼續打造FIAC的國際化,本屆有數間第一次參加FIAC的紐約畫廊,其中包括Matthew Marks、Eleven Rivington、Andrew Kreps、Michele Maccarone以及Friedrich Petzel等。這引起了一些法國本土畫廊的不滿,他們表示這樣的藝博會太“美國化了”。而Fkay對此進行了反駁:“FIAC是所有國際性藝博會中最本土化的,有32%的參展者都是法國本土畫廊,而像Frieze就只有25%的參展畫來自英國。”
之所以會有畫廊主抱怨這種現象,是因為今年的確有一些優秀的法國畫廊被排除在了參展名單之外,主辦方給出的原因是展出空間的不足。今年,FIAC將參展的一部分年輕畫廊搬到了大皇宮二層(以前它們都是被布置在盧浮宮的Cour Carrée中),這導致展覽面積比之前少了近1000平方米,因而不得不將參展畫廊的數量從194間縮減到168間。雖然說明年就會有更多可用的展覽面積,但許多經銷商都對今年的展位布置以及展位空間的局促感到失望。“老實說,如果我早知道今年的展位情況是這樣,我一定不會來參加,”畫廊主Gregor Podnar說。不過,來自倫敦Hotel畫廊的Darren Flook卻表示:“我認為所有的畫廊集中在一起更好。”
安卓羅·維庫亞(Andro Wekua)的作品“Should Be Titled”(2010/2011)在Gladstone畫廊展出。
一開始的交易直接被帶向了二樓——當時中殿中的主要展位還沒有開放,所以VIP客人都被帶去了樓上——布魯塞爾經銷商Catherine Bastide(他代理的主要是美國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幾乎在第一時間就賣出了所有作品;而柏林經銷商Johann Konig的情況也差不多,他代理的海倫·馬爾滕(Helen Marten)的作品被藏家Guillaume Houze搶購一空。
樓下的交易在預展當晚拉開了帷幕。Patricia Marshall、Caroline Bourgeoi(為法國巴黎春天百貨集團董事長弗朗克斯·皮諾特工作)以及Suzanne Pagé(為LVMH集團主席伯納德·阿諾特工作)等藝術顧問公然地在布展期間就開始四處瀏覽。經銷商對此感到很緊張——而當他們聽說皮諾特與阿諾特當晚也將來到藝博會現場時,這種情緒就更進了一步,當時他們正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吃750歐元一道菜的晚餐。幸運的是,當晚的銷售情況緩和了他們緊繃的神經,他們還認為FIAC現在足以和藝術巴塞爾一較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