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資料
比利時的Genk,冬意漸萌,忽時驟雨,凋空的煤礦場、整潔的街道, 和車站旁簇新的連鎖商店都使城市顯得格外的人煙疏落,這代表了Genk早已由一個熱鬧火紅的礦業重鎮退隱為平靜的歐洲小鎮。因此在比利時市政府想為地區尋找新的經濟模式和社會定位的目標下,支持歐洲宣言展(Manifesta)在林堡省Waterschei,由Andr Dumont設計的煤礦大樓作舉行第9屆雙年展。
擁有18年歷史的歐洲宣言展,是歐洲唯一一個游牧式的雙年展,每一屆都在不同的歐洲城市舉辦,旨在促進歐洲文化和社會城市之間的對話,并發掘藝術實踐與社會的政治景觀之間的聯系。今屆游牧到此地,主策展人Cuauhtmoc Medina決定就當地的歷史背景,為宣言展引入煤礦概念,推動一個工業味十足的藝術文化祭。
的確,在Genk是不得不理會煤礦歷史的。筆者與三位出租車師傅和旅館阿姨閑聊時,他們都說到父輩和祖父輩當礦工的往事。煤礦是20世紀工業革命的基礎,是一切生產的源頭,他們的先輩是來自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土耳其等歐洲移民,到比利時采礦,是重要的工人階級,好比當上時代英雄。然而光環背后,意外頻生,其中一位居民分享到父親的至親好友,因為在輸送車上沒有把頭伏下,于是在狹小的地下隧道高速滑行時,頭顱就被狠狠的切下,當場死亡。這是高危的工作,可以推斷數萬個礦工家庭都有如此的一些故事,牽動著每代人的情緒。
在策劃開頭,Cuauhtmoc Medina 有如此的感觸,“意識到在后工業社會中人們要連系過去的感情是脫弱的,產生一種既想把保存礦業的歷史記憶,同時想超越過去的文化焦慮”。經濟的全球化和民族地區尋求本土性的實踐之間形成了不可忽略的張力。當想把藝術展空降到此地時,藝術應如何再作出貢獻?
展覽展示出的態度便是答案:尊重工人基層的歷史,再而透過藝術實踐從現實生活中喚起過去的美好,把地方的主題(礦業歷史)與全球問題(后工業生產)聯系在一起,這樣作品和展覽既是觀念的、當代的,又是具有歷史關懷的。主策展人Cuauhtmoc Medina(墨西哥人,大學教授及獨立策展人) 與助理策展人Katerina Gregos (希臘人,獨立策展人,藝評人) 、Dawn Ades (英國人,藝術史學家)聯手把宣言展以“Deep of Modern”為題,將框架清晰的定為當代藝術、藝術史和文化遺產三個部份去核劃某種當下的社會圖譜。聽來簡潔,但有了這個索引,我們得以先進入一個時代,去觀察,聯系,與今天生活的社會比較,用藝術進行詩意的想像,去找到令人懷愐的,富有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