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政府此次追討的文物之一:查文文化時期小型石罐
關于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最近一次爭議發生在秘魯政府與蘇富比[微博]拍賣行之間。3月22日將在巴黎上拍的67件前哥倫布時代文物,被秘魯政府指為“幾十年前經非法途徑流入外國”。
流失國外的重要文物,歷來為流出國珍視。而當這些文物出現在異國的博物館或者拍賣行時,流出國國民的視線便隨之被牽動。
又一次爭端
目前,秘魯政府正尋求外交和法律的途徑,追討這67件文物。在被委托進入蘇富比之前,這批文物屬美國的巴比耶·穆勒(Barbier-Mueller)家族私藏。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被斷代為印加文化與奇穆文化的遺存。
這些文物包含在蘇富比300件來自墨西哥、中南美洲的文物之中,被征集組成“巴比耶·穆勒前哥倫布時期藝術”(representative of all the leading Pre-Columbian cultures)專場。
文物究竟如何流入國外收藏機構?雖然已經將追討提上議程,但目前,秘魯政府尚未找到任何信息可用以拼湊當年文物出境的路線圖?!?822年4月2日,政府就頒布了法令:不允許未經政府批準的文物出境。由此可以推斷,這批文物很有可能是通過走私渠道流入他國?!泵佤斘幕勘硎?。
拍賣行方面目前尚未與秘魯政府接觸。蘇富比還指出:這批文物已被穆勒家族收藏很久,也有相當長的展覽歷程。牽涉到這類爭論的時候,往往要考量精確的流轉過程以及這件作品歸于私人之手的具體歷史背景。
文物的所有者簡·波羅(Jean Paul Barbier-Mueller)則稱:“這批文物是我22歲時,我的繼父喬瑟夫·穆勒(Josef Mueller)帶著我一起從查爾斯·羅頓(Charles Ratton)處購得。當時我們被告知,文物是查爾斯在戰前從一家地處柏林的博物館中購得?!?/p>
秘魯政府則表示,不排除將對走私行為進行指控。
與爭議相伴隨的拍賣與追討
事實上,海外流失文物的拍賣和追討,同時也伴隨著爭議。爭議背后是尚未有明確的法律可以界定流失文物的歸屬。一般來說,如果文物屬當代盜掘,國家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追討。而一旦涉及流傳時間較久的文物,則因為歷史原因和流轉過程的復雜性,尚無明確的法律來追討。這樣的情況下,國家一般只能根據國際公約,從道義上呼吁和追索。此時,流失文物何去何從,就取決于文物的具體狀況以及流出國的博弈。
拿秘魯政府來說,近年來,其追討流失海外的早期藝術品的步伐加快,且態度激進。2010年,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就親自出馬,大力呼吁耶魯大學歸還文物,以免“秘魯對其以‘掠奪者’論處”。至去年11月,終于成功要回了上千件馬丘比丘印加古城出土的文物。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也曾有眾多文物流入外國。2009年埃及以強硬的態度從法國盧浮宮成功追回29年前被偷運出國的5件珍貴文物,一時引起轟動。當年10月,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哈瓦斯強硬表示,如果盧浮宮不歸還流失海外的5件古壁畫文物,埃及將中止與法國盧浮宮的一切合作關系,并不允許盧浮宮考古小組繼續在開羅南部吉薩省進行發掘工作。
此外,埃及還追蹤世界上約40家主要經營文物的網站,一旦發現有埃及文物參與拍賣、展覽等,會立即聯系擁有該文物的機構或個人,要求其出示合法文件。如果對方非法持有埃及流失文物,則通過外交手段追索。
就中國而言,海外流失文物的話題一直頗為沉重。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李曉東曾嘆息:“中國文物在歷史上遭受過幾次大的劫難,1840年鴉片戰爭拉開了中國文物流失的序幕。據粗略統計,在47個國家200多個博物館里,有著不下百萬件中國文物珍寶?!?/p>
但追討又談何容易。2009年2月,法國佳士得[微博]宣布拍賣圓明園“12生肖獸首”中的兔首和鼠首銅像,國內網民齊聲聲討拍賣行為,形成民間追討力量。拍賣當天,兔首、鼠首被中國人蔡銘超[微博]以每尊1.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拍下。最后并未付款,成為一場“拍而不買”的鬧劇。但即便當時被買下回國,這也只是中國流失文物的冰山一角。況且,以天價回購文物無疑不具有可持續性。
2012年12月,法國艾德拍賣行拍賣一枚清朝乾隆時期的玉璽,最后以11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905萬元)的價格成交。這又在國內輿論中掀起一輪追討熱議。
按照國際公約,由于戰爭等原因遭受掠奪的文物,理應物歸原主,但因為流轉路線的模糊不清、舉證難等問題,使流失文物“回家”之路煙霧彌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