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
當資本遇上藝術品市場,就像當風箏遇上風,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順勢而成?!暗习菟嚥鞭k到今年已經是第七屆,一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迪拜要成為中東地區重要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已經接近成功。但是迪拜要成為國際藝術中心之一,并不能僅靠資本與皇室的姿態,還需要文化、宗教,甚至政治體制的土壤。這一條“當代藝術之路”,并不像挖石油那么容易。
迪拜之所以推出“藝術牌”,獲得皇室大力支持,有兩個原因
第一:爭取成為伊斯蘭國家中的藝術重鎮。伊斯蘭世界缺乏核心國家,沙特、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國家都在爭取成為伊斯蘭的核心國家。無論是人口數量、軍事實力、宗教地位、組織能力和經濟資源,阿聯酋都無法與這些國家相比。因此,阿聯酋希望能夠打出“迪拜藝術”這張牌。
第二:面對強大的西方文明,中東國家只有三條路:全盤拒絕、全盤接受和改良主義。在文化藝術的方面,迪拜選擇了改良主義這條路。他們希望在保留本土文化與信仰的同時,“適當地”接受西方的文化與藝術。
目前看來,迪拜“藝術牌”的牌面還不錯,但是底牌還沒有揭開。“伊斯蘭藝術”與西方的“當代藝術”有著重大的價值觀的差異,一個伊斯蘭國家要在本土培育“當代藝術”,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該國的政要、宗教領袖與文化精英必須抱著開放的態度,熱情地支持藝術形式的轉變。
第二:大多數的民眾至少默認這種轉變。
第三:西方的藝術界和藝術資本對該國的轉變抱樂觀的支持態度。
而現狀是:在伊斯蘭世界里,從高層的政要,到中層的知識分子階層,再到底層民眾,都承認西方政治經濟與軍事力量的強大,但是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西方文明比伊斯蘭文明更優秀。要讓大多數人從內心里接受“當代藝術”,還有待時日。
阿聯酋缺乏本土的藝術理論家,缺乏可以暢所欲言的藝術評論環境,因為文化的原因,本土的藝術批評難以展開,所有的“批評”都是小心翼翼的贊美。
西方對待“迪拜藝術”的態度則一如既往的居高臨下。西方媒體對阿聯酋的本土藝術家基本不關注。最初的兩屆迪拜藝博會,西方媒體的大標題是:迪拜終于明白還有錢買不到的東西。最近的兩屆,西方媒體報道的重點是:藝術家如何表達“阿拉伯之春”,以及迪拜當局對藝術品的審查。——如果上述現狀得不到改善,迪拜的國際藝術中心之路就會受限于瓶頸。
當然,從好的方面來說,“迪拜藝博會”在培育本土收藏家、本土藝術家,以及本土的校園藝術教育等等,都在努力進行中。
迪拜能否打好這一手“藝術牌”,并不是取決于藝博會的銷售額,也不是取決于重要的策展人或世界級的藝術家,而是取決于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在未來的融合程度。好消息是:迪拜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壞消息是:從來沒有過成功的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