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指望著學藝術變成億萬富翁。但是,由英國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學習創意和設計藝術專業的年輕人面臨在所有學科中最低的收入中位數(注:median earnings,即“收入中位數”是指用統計學上中位數的概念來衡量某地區普通民眾的收入水平)。這組數據再次浮現了“到底誰能付得起藝術專業昂貴的學費”等問題,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現象在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創意藝術教育領域廣為存在。
英國教育部于2017年6月公布的畢業生收入情況統計
根據納稅數據顯示,此項報告是依據專業類別劃分,著眼于英國大學畢業的校友中獲得中位收入的人群。畢業5年后,學習創意藝術(包括設計、純藝、戲劇、創意寫作和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大約每年獲得20,000英鎊(約合18萬人民幣)的收入,完敗于其他22個專業。創意藝術比農業專業的畢業生收入略低,而排名最高的是醫藥和牙科專業畢業生(他們的中位收入超過45,000英鎊,約合40萬人民幣)。教育專業的年收入接近25,000英鎊(約22萬人民幣),處于整組數據的中間位置。
這組數據是否會讓人吃驚?“答案是否定的,”愛丁堡大學文化和創意產業委員會主席戴夫-奧布賴恩博士(Dr。 Dave O’Brien)說。但是它并不會使這些數字看起來振奮人心。“基于創意經濟的作用,以及藝術畢業生給我們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好處,這(組數據)的確是令人沮喪,”他補充說道。
這項報告除了顯示創意藝術和設計學位的收益力以及其他結果,它還有一系列值得探討的局限性。首先,它并沒有提供創意產業經濟的全部面貌,比方說:從事創意領域的人,并非一定是學習創意藝術的人。“我們可以從其他行業中知道,學習和從事創意產業并非同一碼事,” 奧布賴恩說。
這些取自稅收數據的中位收入,并沒有包含個體經營的工作者(比如自由工作者等等),他們的收入一般是通過私下轉賬獲得的(盡管奧布賴恩并不認為這些遺漏的數據會使整組數據得到質的改變)。
另外,學習藝術史的畢業生并沒有包含在“創意藝術與設計”中,而是被歸到了更大的歷史和哲學研究領域——收入依舊排列倒數第五。
該組數據還揭示了嚴重的性別收入差距(gender pay gap)。從事創意藝術和設計的畢業生,獲得中位收入的女性畢業生只比男性高出47%(即,有53%的男性收入是高于女性的)。但奧布賴恩不想過多地解釋這些數據。“我擔心這些關于性別薪酬差異的新聞,事實上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他說。
這組數據還顯示了許多學習藝術的學生,即使已經畢業5年,依舊沒有達到可以償還學生貸款對于收入的最低門檻(17,775英鎊,約合15萬人民幣)。話雖如此,暫時不用償還這筆貸款并不會消除債務本身,這些貸款或許需要好幾十年才能還清,但它伴隨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本身是不會削減的。
數據同樣表明,更好的院校意味著更高的收入。在不同院校學習創意藝術取得的收入是不同的,它取決于既有的院校排名(prior attainment band)——一項衡量院校質量的標準。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者馬克-泰勒(Mark Taylor)注意到,雖然精英院校的畢業生獲得的收入更高,但即便是精英院校,學習創意藝術的畢業生還是比其他學科的收入低很多,例如經濟和法律領域。
“似乎那些畢業于精英大學的高收入人群更愿意受聘于那些已經富裕、位于特權階層或已經是精英的群體,”奧布賴恩說。這組數據相反說明了,名校更應該努力吸引各個階層的學生,包括創意藝術在內的所有學科。
總的來說,這組數據讓 “是否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學習藝術” 等議題被重新討論。這些數據表明了最具創造力的藝術畢業生甚至連份體面的收入都沒有。奧布賴恩認為應當對這類學科的經濟價值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尤其是現今藝術行業正每況愈下。但是他也強調,“教育的功能和目的絕不能只用收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