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
女性藝術家談“女性藝術”
市場追捧熱 VS 藝術邊緣化
——“女性藝術”或成當代藝術投資洼地
“女性藝術家”與“女性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中國,雖然20世紀急風驟雨式的社會革命實現了婦女的解放,女性走出家庭,改變了過去的依附地位,走向了各個社會領域,但能夠成為藝術家而占據這個意識形態生產者角色的,相比男性藝術家卻少之又少。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文化根深蒂固,反映在藝術市場上,傳統的、經過現代“寫實主義”包裝的仕女畫仍大行其道。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女性藝術家有的成為此類商品畫的生產者,有的女性藝術家則滿足于女性生活、女性感受的表達者。真正以女性主義為訴求的“女性藝術”卻顯得鳳毛麟角。
有趣的是,藝術市場近兩年快速崛起,女性藝術家中不管是從事商業藝術、學院藝術還是當代藝術,都在迅速地被市場兩極化——或者被市場邊緣化,或者受到市場的追捧。市場的信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市場的盲目性也因此暴露無遺。這些轉變,一方面反映出處在文化轉型中的中國當代藝術中學術梳理與藝術批評的缺席;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的市場隱含著許多陷阱,同時潛伏著諸多良機。對于有眼光的參與者而言,真正兼備藝術與社會歷史價值的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仍尚待市場發掘。本報希望借助多位女性藝術家的訪談體驗,給有心的讀者留下一些思考的線索。
■女性藝術家訪談
崔岫聞:能代表女性藝術家存在方式的只有作品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都不可能是單一角度,性別視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覺得能代表我作為一個藝術家存在的方式只有作品,其他的都不重要。這么多年的藝術經歷走過來,有在國內的展覽也有在國外的展覽,策劃人或展出機構常常是先知道我的作品再通過各種渠道及方式聯系到我,很多時候他們并不知道我的性別。這個世界只接受和認同好的藝術能力,跟性別沒什么關系。
市場應該跟著作品的思想深度、觀念力度及人們思維空間的擴展而調整、改變甚至變革,而不應該是藝術家隨著市場的需要而變化。藝術作品首先傳達給人們的是很抽象的思想,以及精神上的感受,而市場需要的是附著在這上面的商業價值。同樣一件作品,有的人買它買的是藝術價值,有的人則是買的則是商業價值,很多問題的出發點不同,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p>
向京:不再做女性藝術,但堅持女性的視角
“隨著思想的成熟、社會的發展,我逐漸發現女性世界是根據個人內在經驗去看待問題,比如對政治、權力問題的關注,絕對是男性思維,社會也是以男性價值觀為主。因此,我認為藝術語言不是簡單的階段性問題。作為藝術家,應該不停地超越自己,不再做女性藝術——這是曾經的孽障。2008年要不斷突破,從‘小我’的狀態走出去,但還是會堅持女性的視角。
傳統的女性教育就是指出女性是附屬的,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女性藝術家自生自滅的情況太多,生育孩子,只要過不了這個關口就廢掉了?,F在想來,其實現在能夠成功的女性藝術家大部分是夫妻檔,是雙雙齊飛的。個人成功的背后需要一個非常棒的伴侶。
我認為藝術不應該分主義、分流派,而是要看個案?,F在新生代的藝術家也已出現,我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新生力量,我期待更年輕的藝術家出現,對自己也是一種推動和動力?!?/p>
孫國娟:女性越是獨立自主,越是被邊緣化
“我喜歡我在藝術上的每一個時期,我也希望自己一直都在進步,并且永遠都充滿著表達的欲望。我的表達和感受毋庸質疑是女性的,但女性畢竟不是這個社會的主流力量,她們的作品所表達的往往非常的內心,所以作品在傳播上會有障礙,或者被忽略。而男性的本身更關心政治也更社會化,所以男性的作品也因此更能得到這個社會主流的共鳴與認同。身為一個女人,我會常常感覺到自己是這個社會想要忽略的一分子。一個女性越是獨立,就越得不到助力,即女性越是自主與獨立,往往也就越導致她在這個社會群體中越處于邊緣的狀態。”
蔡錦:女性藝術家事業必然受到家庭責任的影響
“我對市場沒有了解,但我可以說的是,一直以來我都沒有靠市場而生存,而且我的創作也沒有資金支持。有很多優秀的女性藝術家在市場上都表現得非常好,而我的作品市場成績很一般。因為十幾年來一直都在國外生活,而且是以家庭為主,與社會沒有太多大接觸。
自從有了家庭和孩子,創作的時間就只有五分之一,而以前是90%的時間都在藝術創作上。因為瑣碎的事情太多,而且很多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作為女性,事業必然會受到家庭和其他責任的影響,但這也是不可回避的?!?/p>
呼鳴:單獨提出女性藝術本身就有歧視性
“單獨提出女性藝術本身就帶有一種歧視性。男性與女性在創作性思維上都是一樣的。對于女性藝術的特別關注給人以施舍的感覺。我創作更多出于一種自我意識,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不是很懂市場,但是我認為藝術是最不能炒作的商品,需要的是真材實料,市場是否好關鍵還是要看作品的好壞。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哪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價格超過F4,那是因為的確還沒有哪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具備那種氣勢?!?/p>
梁鑰:女性藝術家不應該打性別牌
“我的藝術路程還處于不斷變化和不斷實驗中,尚不足以去談分期。無論我是否是藝術家,我都是一位女性,從吃飯、睡覺、走路、穿衣到說話我都是女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一個女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被認為和她的性別有關,我想這也包括女性藝術家。不過,我認為,創作與性別是沒有關系的,藝術也沒有辦法去分別男性的主題和女性的主題。但可以肯定的是,男性藝術家和女性藝術家在表達方式上肯定會有不同。藝術市場不屬于我考慮和賴以生存的主要途徑,至今為止我還沒有因為是女性而被特別優待或有所忽略。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劃分女性藝術和男性藝術,藝術家也不應該打性別牌。市場對于藝術家的判斷應該是從作品本身的好壞去判斷而不是性別?!?/p>
廖海瑛:女性藝術尚處中間態
“如果從中國的女性文化歷史來看,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地位已經很中間了。藝術市場環境由經濟規律在控制,這不是女藝術家能把控的,我覺得作為藝術家只需要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p>
女性藝術家市場行情鏈接
盤點中國當代的女性藝術家,尤其是那些在當代藝術上堅持探索的藝術家的作品,目前在拍賣場上也時有所見,但不難看到,女性藝術家在拍賣場上并未形成有獨立價格支撐的板塊,只是作為個案,其中一些人被市場追捧。在此,本報選擇了四位在架上繪畫、攝影、雕塑等方面較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分析她們的拍賣紀錄,也希望能給讀者了解女性藝術家提供參考。
林天苗:紐約蘇富比主推
雖然林天苗是中國當代藝術的老將,但由于其主要從事裝置藝術,因此作品很少在拍賣場上露面,其作品最早上拍是在2006年9月,目前還僅限于照片。她的作品的成交紀錄顯示:目前成交額正節節攀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拍的照片有復數性,真正流傳的品種更少。同時,紐約蘇富比可謂其主推手,先后上拍的作品在其所有已上拍的11件作品中占了6件;今年3月的春拍中又有4件作品將上拍。而在內地拍賣公司不多的拍賣紀錄中可以看出,在內地的成交價格有落差。
蔡錦:以內地買家為主
蔡錦的作品是架上繪畫。架上繪畫是女性藝術家在拍賣場上最多見的品種,但是這一領域商業繪畫與前衛的實驗繪畫魚龍混雜。蔡錦是其中堅持前衛藝術實踐的少數藝術家之一。其作品的拍賣紀錄可以追溯到1994、1995年,曾先后有作品在中國嘉德拍賣成交。但她的作品大量上拍是在2005年以后。從成交排行榜看,高價的成交紀錄大多由國內的拍賣行創造,可見其作品以內地的買家為主。
拍賣數據:總拍品82件,已成交拍品66件,成交率80%,總成交金額13,214,210元,其中成交額逾50萬元的拍品共5件。
向京:2006年秋拍開始啟動
向京的雕塑作品可謂名聞遐邇,上拍的數量也是最多的,在中國的男性雕塑藝術家中也十分罕見。她的拍賣紀錄可以追溯到1997年,但大多在4萬元以下徘徊,直到2005年后才突破10萬元,到2006年秋拍開始節節攀升,先后突破50萬元、100萬元與200萬元的整數大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重要的拍賣紀錄大多是在匡時拍賣公司創造的。
拍賣數據:總拍品112件,已成交拍品105件,成交率94%,總成交金額24,182,274元,其中成交額逾50萬元的共8件。
崔岫聞:成交紀錄2007年占大半
崔岫聞的作品是攝影,由于攝影作品上拍的歷史很短,她可謂拍賣場上的新秀,直到2005年秋拍才露面。從已有的拍賣紀錄看,2007年拍賣的占了大半。與林天苗一樣,她的作品也是以紐約蘇富比為重頭,此次3月17日春拍就有3張作品上拍。香港蘇富比也有不少作品上拍,同時,內地拍賣行也多有作品上拍。
蔡錦
名 稱 拍賣日期 拍賣公司 成交(RMB)
《美人蕉-161》(1998-2006年) 06-12-26 康坦普瑞 1,012,000
《美人蕉134.135》(1997年) 07-11-18 誠銘國際 935,000
《紅燈記》(1991年) 07-05-30 康坦普瑞 902,000
《美人蕉134·135》(1997年) 06-01-15 中鴻信 880,000
《94批評家提名展》作品(8位藝術家的8幅)(1990-1994年) 05-11-04 中國嘉德 770,000
崔岫聞
名 稱 拍賣日期 拍賣公司 成交價(RMB)
《One Day in 2004》 No.6 2007-09-20 NY蘇富比 452,400
《2004年的某一天》2號 2007-03-21 NY蘇富比 327,600
《2004年的某一天》3號 2007-03-21 NY蘇富比 327,600
《三界》(2005年) 2006-10-09 HK蘇富比 330,720
林天苗
名 稱 拍賣日期 拍賣公司 成交(RMB)
《Focus46》 07-09-20 NY蘇富比 780,000
《焦距43號》(2004年) 07-03-21 NY蘇富比 449,280
《手語》 07-11-25 HK佳士得 327,600
《焦距,第58號》 06-09-20 NY蘇富比 377,112
《這里?或那里?》(與其丈夫功新合作) 07-03-21 NY蘇富比 327,600
向京
名 稱 拍賣日期 拍賣公司 成交價(RMB)
《彩虹》(2006年) 2007-06-02 匡時國際 2,860,000
《寂靜中心》(2007年) 2007-12-01 匡時國際 1,344,000
《芳香的處女》(2005年) 2007-11-30 北京保利 896,000
《斷斷續續》(2006年) 2007-11-07 北京誠軒 862,400
《全黑》(2005年) 2007-06-03 羅芙奧 724,612
《初潮的處女》(2005年) 2007-06-02 匡時國際 715,000
《拿煙·處女》(3/4) 2006-12-20 上海泓盛 528,000
《初潮的處女》(2005) 2006-11-22 匡時國際 506,000
■策展人訪談
江梅(上海美術館學術部策劃人):女性藝術在市場熱中被逐漸邊緣化
“在一切以市場成功為衡量標尺的今天,尚未變得足夠強大的中國女性藝術卻因藝術注意力向市場價值的普遍轉移而呈現某種邊緣化的趨向,‘女性藝術’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在中國當代藝術語境中強烈的‘在場感’似乎也在漸漸消退。今天的女性藝術正出現分化和消散的趨勢。除極少數獲得了學術、市場雙成功的女性藝術家得到較多的關注外,整體的女性創作在目前所獲得的支持遠不及90年代。
批評界的關注一度是中國女性藝術成長的有力后盾,但批評的聲音現在也被市場的喧囂所日益掩蓋,批評的力量似乎也在日漸失去以往的效力和強度。目光所及,令人分明看到了女性藝術整體在今天的意識形態‘退熱’和市場‘高燒’之中顯得有些落寞的身影。”
楊荔(奧沙藝術空間策展人):女性藝術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存在
“2000年來,女性藝術在中國的兩性平臺上逐漸做大,不再是男性標準下的一盤散沙,而是形成了一個具有性別認同感的有機整體,獲得了公共視野的更多關注。隨著一些素質卓越的女性藝術家在感知方式、表達方式和實現能力上走向成熟,她們的女性立場逐漸鮮明。特別是她們以獨立的人格力量所主導的語言方式,也逐漸從官方與非官方的男性話語系統分流出來。她們開拓的一片獨特視野和深層心理空間,具有獨立的女性價值。她們風格獨具的藝術作品所匯聚的精神指向,對于中國當代文化的整體生成也在產生獨特的影響力。無疑,女性藝術正在走出性別屏蔽的厚重陰影,成為中國當代藝術中不容忽視的客觀存在?!?/p>
廖薇(奧沙藝術空間策展人):女性藝術家擁有更為純粹的創作動機
“女性是情感的動物,男性是行動的動物。所以男性是狩獵人,是建造者,是戰士,而女性的思想與肉體結合的更為密切。女性的思想雖不如男性抽象,卻更直接切中主題。因而女性藝術家擁有更為純粹的創作動機,更自由不受束縛的想象力和更直接的表達方式。”
陸蓉之(月亮河當代藝術館館長):中國當代女性藝術還沒有處于一個最好的狀態
“我原來是個女權主義者,但現在我不僅不再談女權主義,也不談女性主義了,而是強調陰性美學。陰性美學不一定是表現在女性軀體上,有些男性藝術家在創作中也會表現出陰性美學。因為這已經不是性別和軀體的問題,而是一種審美選擇的問題。將性別一分為二的想法已經不存在了,藝術不存在男性與女性之分,之所以男女藝術家具有不同的視角主要是因為生存的環境不同,而不同的環境自然會引發表達方式的不同。其實現在的女性已經是積極、尖銳和主動的方式了。
我覺得,現在的女性越來越強,當代女性藝術不需要男性作為依賴。我認為,如果女性藝術家在市場中、藝術活動中受到冷落的話,問題主要來自女性自己。女性藝術家應該自己賺錢、自己努力。
但從目前的市場來看,中國當代女性藝術還沒有處于一個最好的狀態。女性缺少發揮的空間,這不是一代或兩代人可以糾正的。一方面是女性藝術家的量相對與男性來說還太少;另外,由于女性往往會被婚姻、家庭、生育等問題而影響,一些收藏家擔心女性藝術家的創作缺少持續性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市場對于女藝術家的關注度的原因。
不過我相信5-10年后,靠賣畫就能謀生和生活的人以及機會會很多。同時,教育程度的好壞、生存環境等都是女性藝術家需要自我超越的障礙?!?/p>
皇甫秉惠(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副館長):女性藝術是學術課題,而非炒作話題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的質量沒有問題,如尹秀珍這些藝術家是很大腕的,都是國際上非常優秀的藝術家,沖擊力比男性還強。在市場上沒有必要與張曉剛、方力鈞這些藝術家去比。這些女藝術家的作品表現力度是很有潛力的。其實她們的價格并不低,畢竟她們沒有像那些大腕藝術家那樣,由于背景和政治因素以及中國元素在里面,被大肆炒作。
現在的關鍵,也是中國藝術家面臨的共同問題是:藝術的真正能量是在批評上,中國現在還沒有一個非常優秀的批評系統,僅僅只談商業是很低級的,只是錢與錢的對話,沒有上升到學術與批評問題。這不僅對女性藝術家如此,對男性藝術家也是如此,這是中國大文化中的一個問題,也是所有藝術家正在面對的問題。
我認為,可以把女性藝術當作一個課題來研究,但不要因為它是課題就是另類。它像所有的東西一樣,是在社會的這個大背景中發生關系。這些關系是我們要關注和探討的。我們把它看成一個學術課題去探討,而不是從一個政治話題去炒作,不要簡單化,否則就誤導人了?!?/p>
薛揚(深圳關山月美術館研究收藏部):希望市場有一個女性藝術板塊
“中國有很多出色的女性藝術家,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女性藝術觀念的藝術家,另一類則是不給自己規定性的、不強調女性藝術特征的藝術家。國內這些年不斷地在涌現出色的女性藝術家,比如20世紀90年代較引人注目的陳妍音、李秀勤、林天苗、奉家麗、何唯娜、崔岫聞等,以及一些注重架上繪畫創作、在表達上相對傳統一些的喻紅、申玲、閻平等,此外,年輕一些的女性藝術家也很值得關注,比如陳欣、沈娜等,她們具有80后的許多特質,在表現當代年輕人心靈深處以及生活狀態上很有代表性,和前輩藝術家比,她們顯然褪去了女性藝術家強大的社會責任的壓力,而更關注自我的體驗和宣泄。
最初中國女性藝術的創作與男性藝術家的創作是有區別的,因為她們必須通過有明顯性別特征的作品傳達性別信息,表達女性強烈的心理感受與性別思考,從而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達到權利的訴求,她們更多的表現的是身體體驗的性別差異,但是隨著廣泛性的社會接受,女性藝術家在主題表達方式和社會傳播方面已經越來越自由,空間也越來越大。
真心希望市場有女性藝術這個板塊,因為只有有了這樣的板塊,女性藝術就有了穩定的一席之地,女性藝術家的創作才真正受到關注,其作品也能更自由?,F在的畫廊和拍賣行往往會看女性藝術家的身份,一個是希望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會因為女性身份引來關注,另一個女性藝術家作品的市場價位還暫時無法和男性藝術家相提并論,但是最好這能成為市場收藏的契機,在現在這樣的時候多留意和收藏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會為女性藝術帶來實際的受益。”
顧振清(上海多倫美術館藝術總策劃):中國女性藝術家,不走觀念化的道路
“我認為將女性藝術獨立出來談,并不是一件壞事情,也是好事情,并不是把女性藝術家看作是另類人,相反可以讓公眾更關注,有更多的影響力。中國女藝術家的上下文與美國女藝術家的上下文完全不一樣。亞洲的女性藝術家(包括中國女性藝術家)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她們的表現方式與美國女性藝術家那種非常強的社會、政治含義是不同的——中國女性藝術家在表現自己感性成分和創作力成分方面比較強,而表現對社會的滿腔仇恨、族群仇恨、性別仇恨則比較少。歐美的女性藝術家還接觸政治,這在中國女藝術家中是很少見的,她們不走意識形態的道路,而是尊重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性因素,這是比較自然的東西。所以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是很強的,不走概念化、觀念化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