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大工業風景》系列之一
趙曉佳
當代藝術如火如荼的時候,置身東北的魯迅美術學院卻將低調練得越來越純熟,這自然也會影響到魯美培育出的藝術家,“隱身”錦州、安心創作的趙曉佳就是其中之一。進入圈子的中心成為焦點人物,對所有置身其中的人都充滿誘惑力。趙曉佳選擇將自己放逐邊緣,這種心態被解釋為“藝術家還是單純點好”。
焦慮的不只是風景
趙曉佳介入當代藝術的一個最知名系列作品是“焦慮的大工業風景”,這個系列有著內在的遞進邏輯,而遞進的原因則來源于生活的觸發。趙曉佳生活在遼寧省錦州市,那里是一個老工業基地。隨著經濟脈動的調整和體制改革,錦州的好多老工廠破產倒閉,一片片荒蕪的工業區豎立在那里,與之前的喧鬧忙碌形成鮮明對比。正是這些場景刺激了生活在這里的趙曉佳,從而也成為“焦慮的大工業風景”的觸發點。
“廢棄工廠區當然不會焦慮,焦慮的是人,我作品中的那些廢墟表達的還是一種人格化、觀念化的東西”。據趙曉佳講,在這個系列中還是有些變化和延伸的。比如他提到那些工廠倒閉后面臨著重新尋找出路的問題,其中就有一個叫做641的兵工廠倒閉后變賣了房產,變成了洗頭房,變成了一個很底層、很生活化的場所。這前后的變遷引發出很多的思考,而這也成為他這個作品后來的系列延伸。由此可見,藝術家應該從生活的觸發和感悟為基點,以此進行藝術創作和思考拓展,趙曉佳在內心中透露出的是一種知識分子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批判性。
“藝術家還是單純點好”
北京作為中國最有活力的藝術中心之一,無疑有著很大的誘惑力,但是趙曉佳并沒有要擠進這個中心的意思。“北京很好,但是對我來說有點亂。有時候信息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而我喜歡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這樣會少受些干擾。”所以在藝術品管理運營方面的事情,趙曉佳就委托給了畫廊。他認為藝術家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創作,沒有太多額外的精力去打理運營的事情。
而對于一直以來經常有人討論的藝術家與藝術批評家的關系,趙曉佳表示,“作品創作出來之后,其闡釋權就要歸于觀眾,藝術家本人或者批評家都沒有權力去強迫觀眾接受自己對作品的解釋。”與此同時,他認為目前的批評家也不具備主導藝術市場和藝術圈的力量,他們對藝術作品的闡釋有時候也和藝術家的初衷沒有太大關系,指向不一樣。作為藝術家,趙曉佳認為:“藝術家專心于畫面上的東西就夠了,至于很多的聲音,你只能有選擇地聽取”。
未來藝術仍需完善深化
2008年對趙曉佳來說是一個忙碌的年份,上半年他在德國有一個展覽安排,而英國的紅樓基金會也在這個時段邀請他的作品展出。據趙曉佳透露,紅樓基金會對藝術家的選擇還是很謹慎,“他們對我的觀察已經有幾年了”。今年8月,趙曉佳的作品將在德山美術館與國內的觀眾再次見面,9月份則有人物和風景的作品系列在北京的今日美術館展出。趙曉佳強調藝術家的自我提升,“我想我還是會回歸到手感上去,因為我的作品中情緒化的東西更多一些,而不是像有些藝術家的那些符號,以后我會將我的題材和創作進一步深化,這個語言的錘煉還是很重要的。”
處在非中心地帶,但是趙曉佳卻并非藝術的旁觀者,“我對當代藝術還是很敏感”,也許,他那些“焦慮的風景”總有一天會成長為藝術界中不錯的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