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是一個夢。站在路洪的畫前,我們便仿佛走進了他為我們營造的夢幻般的都市中。這是一個被高度虛擬化的異質空間。在這里我們能夠見到的只有人:孤獨的人、扎堆的人、成雙結群的人、邂逅相遇的人,他們或無所事事地在酒吧打發時光,或行色匆匆地擁擠在電梯里……我們不知道這些人從何處來,將到何處去。畫面里看不到背景和環境,看不到事件的提示,看不到人與人的關系;畫面里找不到如林的高樓、逼仄的居室、縱橫交錯的立交、鱗次櫛比的屋宇,沒有我們廁身其間已經司空見慣的,由無數鋼鐵、水泥、瀝青、磚瓦以及各式各樣車輛覆蓋和填滿的那個都市。但是它依然是都市,是路洪為我們呈現的都市。
如今的都市早已喪失了大自然賜于我們的各種色彩,都市里的人以看似類同的方式出現和消失,并被不斷地遺忘,而整個城市就在這種失憶癥中存在著。但是,對于每一個個體而言,他們卻仍以各自的生命體驗頑強地從生存困境中突圍而出,在失憶的城市中,記錄下自己生存經歷中的種種體驗。而路洪則用他的畫筆,對都市人那種種人生況味和生存境遇,從不同角度給予了藝術方式的參照,努力去恢復城市曾經失去的記憶。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沒有我們經常見到的摹仿性寫實,沒有敘事,沒有情節。他筆下的人物幾乎都帶著木然無奈的神情——一種沒有表情的“表情”,這是他為他的都市戴上的“面具”。因了這些面具,人物離開了自身,擯棄了個性,也由此阻斷了我們對于都市的思維定勢,展現出一個撲朔迷離的全新世界。盡管我們置身的都市,是在理性統領下被整合擠壓得僵直劃一的有序空間,但是路洪卻想把都市人從物質化的重壓下解救出來,重新進入自由無羈的原生狀態,任隨腳下的路徑通向何方,雖然其間依然有著惱人的紛擾、浮躁、失落和焦灼……
路洪為我們營造的都市,并沒有明確的指稱,但幾乎每一個都市人都可以把它看成是自己生活著的城市。即如我,便分明從他的畫面中嗅到了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氣息。路洪的作品刻意突出人物的物質化世相,傳達出一種具有當下特征的精神身份,與他們的都市生存狀態相吻合,將現代化都市生存的體驗和生命意識提升為某種共同的自身語境,從而在畫面上凝固下了富有隱喻和符號意味的關涉都市的視覺投影,而這些正是當代都市狀態和精神走向的最真實、最鮮活的寫照。蘇珊?朗格在《情感與形式》中說:“如果要使某種創造出來的符號(一個藝術作品)激發人們的美感,就必須使自己作為一個生命活動的投影或符號呈現出來,必須使自己成為一種與生命的基本形式相類似的邏輯形式。”路洪找到了這樣的形式,這就是他的突破有限空間、具有視覺沖擊和生命張力的人物圖式,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都市向度”。
或許是由于傳統文化并未提供過任何當代物質社會可資借鑒的、關于個人價值實現的途徑,因此以藝術的形式試圖構建起都市向度,便被賦予了某種價值皈依的意味。路洪的都市向度,是按照他所選擇的獨特的切入口,以視覺圖像為呈現方式,在城市文化的坐標上,對于都市文化語境和精神狀態所作出的自己的價值判斷。這既是他經過對現實社會和城市生活某一層面的親身體驗和主觀介入后的一種表述,也是他對急劇變化中的物質時代當下狀態的一種認知和回應,在多元價值取向中按照自己的判斷作出的選擇。這是一種精神性的物化,是對往往被人們忽視的常態生活狀態的關注,是對平庸生活的消解與重構;是他身處都市入乎其內、又能超然俗世出乎其外,追求適合自己精神訴求的繪畫樣式。正如畢加索所說:“一個畫家通過繪畫來解脫和感知到夢幻中的自己。”路洪的繪畫,似乎都在為著一個目的,即坦誠表現出自己對世界和生活的理解,始終讓自己保持著一種自由流暢表達情感的創作狀態之中。這也就使他的作品呈現出對于當下都市生活的強烈的干預性。而就其繪畫語言而言,他又尋找到了一種與他的干預性相吻合的表現風格語匯,既注重物象又超越物象,“立象以盡意”,完成了從對于物象的依賴到自由地抒發情感的過渡和轉換,進而使他的作品提升到精神的高度,而這種精神性,也正是藝術的本質所在。
對于具象風格的繪畫來說,如果不是刻意把隱秘的含義設定在具體的形象之中,通常是無須作過多的闡釋的。但是路洪的作品卻總有著某些無法言說的意味,并非那么一目了然。他在通過題材和形式這兩個方面來建立個人的話語方式,確立表現都市生活的獨特視角的過程中,路洪最為關注的,并非是繪畫語言的本身,而是如何將自己的繪畫語言,成為一種表現都市題材的最為貼切吻合的修辭,題材與形式始終處于一種動態的、互補的審美關聯。他的圖式多以處于靜態中的人物為主,但他的色彩、筆觸和肌理,則卻給人一種恍惚飄移的流動感,這種流動感,既與都市生活的喧囂嘈雜相契合,又渲染增添了都市人迷茫浮躁的心態。在路洪一些作品中出現的自由走動的薄涂筆觸,常常是他通過技法的隨意性表現都市生活被虛幻化的真實的意外收獲,成為他構成特定場景的畫面語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他的作品得以營建出亦真亦幻、朦朧莫辨的意象。
循著路洪的生活軌跡——從出生的烏魯木齊,到求學的杭州,再到目前工作的上海,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城市,而且居住的城市一個比一個更大、更現代化。由此看來,他的以都市為母題的創作,似乎有著十分合理的內在邏輯依據。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因為說到底,都市生活不過是路洪通過對它的近距離的直觀式記錄,來表敘他對個體生命價值的關注和超越世俗現實的思考的一種依托和載體。只是這種依托和載體對于路洪來說顯得更加得心應手、駕馭自如而已,而且當下在中國愈演愈烈的都市化的浪潮或許更值得也更容易引起他的關注。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種依托和載體不可以轉移和拓展到新的領域,據我所知,路洪已有了新的創作計劃,同樣是以現實生活為依托的人物虛擬組合,但已把視線投向同樣有著難以言說的精神指向的打工族。可見,呈現的內容或許有所不同,但其所表現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內核則完全可能是一以貫之的。
路洪屬于那種在作品中一直保持著敏銳而睿智的當代視野的畫家,他將注意力始終掌控在日常現實生活的底線上,這些作品已經作為常態生活的鮮活的的圖像標志嵌入我們的當代記憶之中。路洪為我們建立了一種個性化的視覺模式,這種視覺模式,既不同于精湛完備得近于程式化的摹仿性寫實主義,更有意識地與“新生代”、“潑皮”或“玩世”現實主義,以及依賴于闡釋似是而非的觀念的后現代主義拉開距離,從而完全通過視覺本身產生魅力。正因為如此,這些作品才經得起人們的凝視,并且通過視覺傳達到內心,與人們的生命體驗引起共鳴,從而產生出令人感動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