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詩人盧克萊修在《物性論》中說,當春天到來時,花神踏著西風神塞菲爾走過的足跡沿路拋撒鮮花。另一位羅馬詩人奧維德則在《歲時記》中說,當西風神想要擁抱克勞瑞斯時,她脫身逃跑,鮮花從他的唇中落下,她隨即變身為福羅拉。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畫家波提切利的著名畫作《春》所描繪的正是這一情節:畫面右側,塞菲爾從樹林中飛來,正鼓起腮幫使勁吹氣的他已經摟住了心上人,年輕美麗的克勞瑞斯則驚慌而脫,但扭轉的臉部卻又顯示出溫柔的依戀,一朵美麗的鮮花正從她的嘴邊往下掉落。在她身前,身穿花裙頭戴花環的花神福羅拉已經成形,正在把裙兜中的花朵撒向大地。維納斯站立中央,象征“美麗”、“青春”和“歡樂”的惠美三女神(分別叫做阿格拉伊亞、歐弗洛緒涅和塔利亞)翩翩起舞。畫面左邊,是鞋上長了翅膀的使神墨丘利(希臘名赫爾墨斯),他身姿矯健,體態優美,正在用他的纏有兩條小蛇的“卡杜西神杖”撥開烏云,為眾神引路。天空中,小愛神丘比特正發射出愛的金箭。大地百花盛開(波提切利在這幅畫中描繪了約40種鮮花),到處生機勃勃。
除了波提切利的這幅名作之外,花神是西方畫家鐘愛的題材。像美神維納斯一樣,花神福羅拉也是所有西方女性喜愛的女神,名媛淑女們都愿意借用花神的稱號為自己畫像留影,她們只需手捧花束或頭戴花環就可充當花神的替身。荷蘭畫家倫勃朗將自己的嬌妻薩斯基亞裝扮成花神,而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作品中的許多花神都是以年輕漂亮的妓女為模特兒畫成的。
雖然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 約公元前540—約前480)早已為西方藝術制定了原則——“藝術模仿自然”,西方的寫實靜物畫亦以逼真再現為能事,但花卉在西方畫家眼里并不僅僅是悅人眼目的客觀對象,與中國的花鳥畫的精神相近似,象征和寓意也是花卉畫的靈魂。
在西方繪畫中,花是四季中“春天”的標志,也是五種感官中“嗅覺”的標志。與此同時,花也代表著“希望”,還是“七藝”中“邏輯”的標志。在靜物畫中,花卉常常象征著青春易逝,歲月無情,尤其是帶著露珠的鮮花往往暗示著生命短暫,好景不常。除了這些籠統的象征含義之外,在西方古典繪畫中,具體名目的花朵又各有其特定的寓意。
向日葵的寓意來自希臘神話。奧維德在《變形記》中講敘了一個凄涼的愛情故事:巴比倫國王的女兒克呂泰發現,與自己相愛的太陽神阿波羅移情別戀,愛上了自己的妹妹,于是怒不可遏,不僅威脅要與阿波羅斷絕關系,還害死了自己的妹妹。阿波羅對克呂泰心如死灰,她也因無力挽回日神對他的愛情,日漸憔悴,以致身亡。克呂泰死后變成一株始終朝向太陽的葵花(也有人說是變成了金盞花),永遠無望地注視著自己愛戀的太陽神,并隨著阿波羅在天上巡游的太陽車不斷移動著自己的視線。由這個典故引申開來,向日葵又被賦予了忠貞不渝的寓意。在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凡·戴克的作品《有向日葵的自畫像》中,畫家用向日葵來表達對自己的保護人英王查理一世的忠誠。
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認同玫瑰是愛情的象征,小伙子向姑娘贈送紅玫瑰是愛的表白。在西方文化中,不管是希臘神話,還是基督教傳說,玫瑰都是引人注目的重要象征物,但含義各有不同。在希臘羅馬時代,人們用玫瑰花向維納斯獻祭。在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中,玫瑰是維納斯的標志,也是她的三位侍女惠美三女神的標志。據說,玫瑰原本都是白花,當維納斯去拯救自己一廂情愿的意中人、狩獵時被野豬咬傷的美少年阿多尼斯(他是塞浦路斯的辛尼拉國王與其女密拉亂倫生下的兒子)時,一根刺扎破了她的腳,流出的鮮血滴到玫瑰花瓣上,白花便變成了紅花。玫瑰成為維納斯的標志是由于它的美麗與芳香,而它身上的刺則意味著愛情會帶來傷痛。在基督教文化中,玫瑰是與圣母馬利亞關系密切的一種花。圣母曾用“不帶刺的玫瑰”暗喻“消除罪過”。據基督教早期的傳說,伊甸園中的玫瑰本來沒有刺,它是在亞當夏娃墮落之后才開始長刺的。在基督教繪畫中,常有手拿玫瑰的圣母形象,有時玫瑰也會出現在她懷里的圣嬰手里。在其他基督教題材的作品中,紅色的玫瑰象征的是流血犧牲的殉道者,白色的玫瑰象征著“純潔”。
百合花在基督教文化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它是純潔的象征。在繪畫中,它經常出現在描繪圣母馬利亞和處女圣徒的作品中。在“天使報喜”題材的畫面中,長有翅膀的天使長加百列手拿百合花向處女馬利亞通報她將要懷孕的消息。未婚的馬利亞受圣靈感應而受孕,無疑是純潔的化身。百合花是圣母的標志,也是報喜的大天使加百列的標志。除此之外,在基督教男女圣徒中,以百合花為標志的還有很多。可以說,百合是基督教文化中最受人喜愛的一種花。
蝴蝶花也叫鳶尾花,它的寓意與百合相同,這是因為畫家們常常將這兩種花相混淆。在早期尼德蘭繪畫中,鳶尾花經常代替百合花作為圣母的標志,有時這兩種花還會同時出現在圣母像中(弗蘭德斯畫家羅杰·維登的《圣母與圣徒們》一畫即作這樣處理)。在西班牙繪畫中,鳶尾花往往出現在“純潔受胎”的畫面上。
石竹花又叫康乃馨,被西方人賦予了美好幸福的寓意。粉紅色的康乃馨,尤其是紅色的康乃馨,是訂婚的象征。在西方肖像畫中,特別是十五、十六世紀,如果畫中人手執康乃馨,則表示此人已經訂婚,此畫則是其訂婚紀念像。
水仙花因希臘神話中那喀索斯與厄科悲慘的愛情故事而受到西方人的關注。奧維德在《變形記》中說,仙女厄科愛上了美少年那喀索斯,但卻遭到了他的拒絕。愛神阿佛洛狄忒于是懲罰那喀索斯只能愛戀自己的影像,于是他便一直盯著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日漸虛弱消瘦,最后落水而死,死后化作水仙花(“那喀索斯”即水仙花之意)。那喀索斯的死也使厄科傷心不已,日益憔悴羸弱,終于只剩下了回聲(“回聲”一詞即來自“厄科”)。這一題材不僅出現在繪畫和雕塑中,而且也被應用在“花彩式”的掛毯上,因為這類掛毯多采用與花卉有關圖像題材。后來,水仙花也常常作為“少年夭折”的隱喻。
罌粟花在今天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可能不會很好,因為它與鴉片有關,其實,古人早就發現了它的催眠效力,并在希臘神話中給他安排了角色,罌粟花是睡眠之神許普諾斯和夢之神莫耳普斯的標志,也是夜的擬人形象的標志。
上述帶有寓意的花朵一般都是作為道具和陪襯出現在主題性人物畫中,但在純粹的靜物畫中,花卉則未必都具有什么寓意性,畫家畫花有時僅僅是為了再現自然之美。17世紀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巴契克(Francisco Packeco, 1564—1654, 他是委拉斯貴支的老師和岳父)寫道:“描畫春天的花卉的圖畫是令人非常愉快的……油畫是適合于表現這種樣式的,為了忠實地模仿自然界的花卉,你可以精心安排色彩,一層一層地鋪上去。同時需要掌握的是各種花瓶的畫法,如玻璃的、陶土的、金銀制的,還有經常用來放置花卉的小花籃。還要處理好光線和整體的布局。雖然花這些不能帶來藝術上的聲譽,但優秀的畫家偶爾也會以此自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