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袁運甫正在百雅軒指導校版樣
作為中國碩果僅存的幾家百年文化老字號之一,上海朵云軒可謂享譽海內外,尤其是其所擁有的“木版水印”技藝,更是中國名作復制足以“以假亂真”的瀕于失傳的傳統技藝。今年6月,上海朵云軒“木版水印”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榮譽稱號。然而,藝術品復制與衍生品產業逐漸走入市場,藝術品正在以更“平實”的價格走進大眾文化消費領域。北有榮寶齋,南有朵云軒的時代早已過去。既有品牌效應做后盾,又有“獨門”技藝做前鋒的朵云軒“木版水印”到底如何審視自己的前程?他們將如何面對強大的市場對手呢?上海書畫出版社(朵云軒)黨委書記、副社長崔曉力接受記者采訪時的談話,或許能透露某些端倪。
以傳承文化為己任
崔曉力指出,“木版水印”自誕生之初就是一種專門用于復制的技藝。一直以來,朵云軒都是以傳承這門傳統技藝為己任。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才逐漸從過去的需要走向中國畫歷代名家名作的復制道路:一方面可以讓大眾通過他們的復制品去感受和研究博物館級的中國畫精品;另一方面也是為博物館、美術館、機構以及藝術家、藏家們提供藝術品或者藏品復制的相關服務。
由于“復制”之名的限制,其產品的售價始終在市場上處于劣勢,從最便宜的幾百元到最貴的也不過十幾萬元。而這些作品的制作無論大小、好壞都必須經過非常長的制作周期,從勾描、刻版到拓印、裝裱,少則一個月,多則10年。這樣的制作周期和人工消耗都非常巨大。而他們的售價卻只與制作成本相持平。崔曉力告訴記者,每年社里都要為“木版水印”投入近300萬元。然而,到2005年其銷售總額也不過只有每年30-40萬元。
當代藝術家上門合作
“不過,自從今年6月國家宣布朵云軒的‘木版水印’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朵云軒木版水印的銷售業績目前已達到120萬元?!贝迺粤Ψ浅8吲d地爆出了今年的最新銷售情況。他表示,這說明市場是具有需求能力的,而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對于朵云軒品牌效應的強化也起到了很不錯的效果。
目前朵云軒“木版水印”的客戶主要來自哪些層面呢?朵云軒木版水印室鄭名川科長告訴記者,除了個人的藝術品復制訂單外,更多還是來自企業或者機構的禮品與裝飾訂單,也有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的藏品復制項目。此外,也有當代藝術家主動上門提出與“木版水印”合作的項目。例如,知名藝術家邱黯雄不久前在“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上被追捧的作品《新山海經》,就是藝術家主動上門,用“木版水印”技藝完成的。美國MOMA也曾經主動找過朵云軒洽談合作。對此,崔曉力表示,以“木版水印”技藝與當代藝術家合作為其完成原創作品倒的確是朵云軒的優勢,應該能成為朵云軒“木版水印”室的主要市場方向之一,不過他也承認:“百年老字號的慣性思維過于懷舊,所以缺乏創新和突破,這是制約‘木版水印’市場始終停滯不前的重要因素?!?/p>
走產業化與原創化道路
另外,崔曉力也表示,除了觀念和企業機制存在問題之外,人才的缺失也是目前“木版水印”產品產業化進程緩慢的重要原因。鄭名川告訴記者,目前“木版水印”工作室鼎盛時期工作人員達到過40位,現在所有工作人員只有不到20人;僅拿“水印”這個環節來說,老師傅只有三四位,其他都是畢業不久的年輕人。
盡管存在很多現實問題,但是崔曉力相信,“朵云軒”的百年歷史品牌及其對“木版水印”技藝的傳承和保護,都是建立市場競爭力的強大武器。他表示,朵云軒應該摒棄過去守株待兔的陳舊觀念,要主動出擊,不斷提升自身“產業化運作”的能力,未來會更多地將精力放在“木版水印”的藝術原創作品。他說:“朵云軒‘木版水印’的產業化道路就如同‘芝麻開門’,一旦找到那扇‘門’,一切就將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