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道德文章還是藝術修養,吳昌碩都稱得上是不世出的大家,后人對此倒是少起爭議,他生前身后都風光無限。人們把獵奇的心理轉移到關于他“書畫詩詞”的排名上,一個自稱“識者”的人這樣定性:“先生書過于畫,詩過于書,篆刻過于詩,德性尤過于篆刻”,其實只要比較一下文學史上的吳昌碩與美術史上的吳昌碩哪個名聲響亮,就不會這樣睜眼說瞎話了!
我最喜歡吳昌碩的篆刻,其次是他的畫,至于書法,勢足但氣不清澈,仿佛黃河之水,波濤洶涌水渾濁。
吳昌碩的畫,我喜歡他藤本類題材的作品,諸如紫藤、葫蘆、南瓜等。枯藤老蔓,畫家深厚的金石書法功夫可以淋漓盡致地發揮。《藤石圖》是他77歲時的一幅佳作,此時畫家人書俱老,不論筆墨功夫還是學識修養都到了上層境界,所以一下筆就氣勢逼人。畫家采用他常用的對角斜向的構圖,自右上角而至左下角,傾斜而下,營造一種搖搖欲墜的險境。他把頗具分量的主干以及太湖石安排在右邊,這么一撐,畫面就平衡了!那些奔騰飛舞的枝干,全用篆籀之筆寫出,或從橫向插入,或從斜向飄出,錯落穿插,繁而不亂。渴筆擦出的飛白與飽含水分的葉子相互映照,畫面蒼莽樸茂。
真跡
右圖葉子、花朵畫得比枝干好,書法也比構圖強,有幾分欺騙性!然而作偽者功夫不到家,線條扁平綿軟,枯筆處火氣十足,線條胡亂纏繞,筆墨也缺少層次顯得單薄、寒傖。構圖雖想極力仿造吳昌碩斜向取勢,但還是走了樣。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那一左一右的兩枝干在畫面中下方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花朵、葉子都圈在里頭,樣子怪異!書法的結字還不錯,但筆法與真跡差距很大。吳昌碩以中鋒圓筆為主,線條韌性十足,而偽作行筆時裹不住筆鋒,筆畫要么毛糙,要么臃腫,很難做到柔而勁,“庚申”“東”“為之”等字尤為孱弱。
贗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