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章 江峽帆影 138×68cm (2007年)
讀陳金章先生的山水畫有個突出的體會,那就是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包含了一切藝術之所能感動人的兩個基本要素:勞動的難度和發(fā)自心靈的創(chuàng)造智慧。藝術創(chuàng)作是人的手、腦和心合作的產物,它的技藝部分如國畫的筆墨功力、油畫的造型和色彩表現(xiàn)力等,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長期反復的實踐方能獲得,要靠千錘百煉方能完善,這里來不得半點取巧。在這個意義上,說畫家是“手藝人”,一點也不過分。但是,光有手藝,僅憑勞動的難度與強度還不能造就好的藝術家,也不能創(chuàng)造出杰出的繪畫作品。因為藝術創(chuàng)造是藝術家心靈智慧的結晶,是他觀察、體驗生活、領悟藝術創(chuàng)造原理的產物,也是他心智、靈性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這個意義上,藝術家又不同于一般的勞動者,他是在審美上超越一般人的創(chuàng)造者。陳金章藝術的過人處,正是在于他既是一位誠實勤奮的實踐者,甘心默默無聞地從事艱苦的藝術勞動,又是一位在藝術上不斷有所追求、有所探索和有所創(chuàng)新的藝術家。
陳金章解放前在廣州市藝術??茖W校國畫科學習,師從高劍父、關山月、黎雄才諸位先生。1950—1956年,又先后就讀于廣州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和中南美術專科學校繪畫系,接受以培養(yǎng)寫實造型功力為主要目標的學院教育,并曾一度迷戀油畫藝術。顯然,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國畫的審美原理與創(chuàng)作方法有別于以塊面造型為特點的西畫,當陳金章決定獻身傳統(tǒng)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之后,他面臨的是如何消化自己學習西畫的觀念與技巧,使之有機地融合在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之中。在實踐中,他逐漸認識到,兩種不同美學體系的中西繪畫雖有觀念與技巧的差異,但也有共同的追求,不是完全對立和水火不相容的,關鍵是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他所作的努力是要把西畫的某些造型觀念與技巧用于中國畫創(chuàng)作,納入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格調與趣味。在這方面已經做出出色探索成果的嶺南畫派的先行者們,為他樹立了榜樣。
不同于20世紀上半期嶺南畫派開創(chuàng)者們的是,陳金章這一代畫家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已有所不同。從20世紀中期開始,國畫界已經開始批判民族虛無主義思潮,雖然那時的不少中國畫創(chuàng)作受到當時文藝政策影響強調政治性主題,但美術界對傳統(tǒng)的認識已經有很大的提高。陳金章在60年代創(chuàng)造的山水畫如《秋醉朱砂沖》(1963)、《回響》(1969)等,不但顯示出他在傳統(tǒng)山水畫創(chuàng)作上已有明確的追求,而且表明他的個性繪畫面貌已經初步形成。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之后,中國畫界熱烈討論傳統(tǒng)文人畫的審美特點和它的美學價值與意義,探研筆墨語言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這更堅定了陳金章在山水畫領域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信念。應該說,正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這三十多年,是陳金章大顯身手進行藝術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最好時光。從他的作品看,他的藝術追求有專一的方向,有清晰的思路,有行之有效的創(chuàng)作路子,找到了他個性鮮明的風格。
首先,他跳出了山水畫中刻意描寫新社會變革的題材,逐漸轉向描寫河山之美,表現(xiàn)自己面對大自然的親切感受,重寫意、抒情。他的畫不求表面的題材新,而是在繪畫語言中體現(xiàn)出作品的新意。許多作品以自然界的景象做標題,如《春雨》、《春瀑》、《秋聲》、《暮歸》、《潮》、《江灣夏日》等。他承繼20世紀以來中國畫的寫生傳統(tǒng),廣泛搜集作品素材,積累了大量的寫生畫稿。但陳金章的畫很少是寫生小品,他一般是在素材稿的基礎上精心構思、提煉,升華為完整的構圖。精細筆墨是他山水畫的一個鮮明特色。他較少用大筆勾畫和用大塊墨色渲染,而多用細筆中鋒點擦皴染,精細中沉雄樸茂而又秀逸多姿。在構圖章法上,事先他就有胸有成竹的安排,很少臨陣發(fā)揮取偶然效果。整個畫面的操作過程以“慢”為特色,在慢中求精,求力和美的表現(xiàn)。在性格上,畫家歷來有偏重于感性和偏重于理性的兩種類型。陳金章無疑屬于后者。他的畫在清晰、明朗、整體的基調中滲進朦朧、虛幻的感覺和率意的筆墨情趣。這表明,他善于在偏重于理性的藝術表達方式中巧妙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激情。
前面說過,筆墨造型與素描造型常常是困擾20世紀中國畫家的問題,陳金章承繼嶺南畫派的傳統(tǒng),在融合中西中確立自己的繪畫語言。他適當吸收了西畫塊面造型、明暗和外光的處理方法,但納入到傳統(tǒng)筆墨的結構之中,格調和情趣有鮮明的民族氣派,畫風有強烈的個性特色。他的山水畫既保存了來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又有善于用筆墨規(guī)范表現(xiàn)個性的高超技巧。他的畫在深沉中有飄逸感,在細致、厚實中有詩意、樂韻,這位藝術家用對祖國山河的一片真誠和厚重之情,用自己純真的心靈和精湛的技巧,深深地感動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