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口:一種文化策略的行為
——李道柳個展序
打口盤是非常流行的一種光盤,它的表面被人為地戳一個口子,留下痕跡,說明此光盤已經作廢,故稱作“打口盤”。因為報廢,所以就作為原材料進口到一些目標國家,但又被作為最便宜的文化產品出售在街頭上,成為很有趣的一種現象。
這就是李道柳創作這批作品的背景。他收集了這些打口盤,將各種盤的封面掃描下來,放大,呈現出被戳破的豁口,清晰可見。看這些打口盤,你會發現內容各種各樣,多以音樂為主,間又其它電影、藝術、社會,等等。李道柳借用這些光盤的封面,是以藝術的方式來揭示當代國際文化關系中的一種文化策略。在中國,音像文化產品是受到國家監控與管理的,不是任何的東西都可以進口,需要一整套的批文、手續,數量和種類受到嚴格的控制。但是打口盤則不同,可以作為原材料進來,但被社會渠道轉變成了街頭銷售品,它形象地沖擊了原有的文化管理模式。它揭示的是文化管制與文化傳播的博弈,它以策略的方式打開了一種外來文化傳播的閘門,而又規避了知識產權盜版的嫌疑。
但它們的背后又隱藏了怎樣的集團利益、是否是一種突破文化管制的計謀,都是李道柳想要展示給我們的問題。打口盤,我們觀看了、播放了,變得喜歡了,形成了消費的習慣,也養成了一種文化癖好,問題僅僅如此嗎?對這種文化策略行為,個體、集團、社會乃至文化歷史都形成多重的關系和博弈,它反映了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傳播與文化保護、文化管制的矛盾。打口盤,戳破的痕跡在表面;而深入的問題,在內核里,有的我們看到了、聽到了,但有的,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
李道柳要提醒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