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很有影響的福岡藝術家小山正Oyama Tadashi曾于2002年在上海頂層畫廊做過個展。小山正先生的藝術作品已經為上海的同行所熟悉,作品的材料包括泡沫聚苯乙烯、日本紙、鐵棒、丙烯顏料等,作品的形式有綜合材料繪畫、版畫、平面數碼印刷等。小山正先生今年六十歲,他在世界各地參加的展覽超過150次,他在巴黎、上海、東京、福岡、首爾、釜山等地舉辦的個人作品展覽超過20次。
小山正先生出生于福岡的市郊,福津市津屋崎,靠海,從他們家步行五分鐘就可以到海邊。他就讀日本專業的美術學院,畢業后沒有到任何公司任職,沒有做過一天白領。和大城市相比,他更喜歡自己的家鄉,他回到自己家鄉,做專業藝術家,直到現在,一直是自由職業。這樣的經歷,在日本人中也是很少見的。他自己設計自己的畫室,他決定要收藏365把小茶壺,可以一天換一個地享用一年,到現在他已經收藏了200多把各種造型的紫砂壺。他還喜歡收藏各種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中國文革時期的民間使用物品、打火機、搪瓷用品,等等。他保存這些已逝時光的未逝物件,是不希望忘掉那個流逝的年代;他保留著這些物品,展示給后人看,用這樣的方式來懷舊,來重拾美好的記憶。
小山正先生心態平和,安靜地畫著自己的畫,他最開始創作的是抽象畫。平時他喜歡到海邊散步,找一些有意思的石頭,在石頭上畫上他的圖案;他畫的石頭很多人喜歡,他就作為禮品送朋友。他不緊不慢地畫畫、售畫,有時正擔心下個月的生活來源,這時,總會有貴人相助,主動上門來買畫。他總認為自己運氣好,于是,在藝術上的投入就會不計成本。在日本,做展覽是要藝術家自己支付場地費,印刷各種宣傳品的。自1990年代初,當小山正先生確立了自己的藝術理想——致力于尋找一種關于當代東亞的視覺美學——以后,他就顯示出屬牛人最明顯的性格特征:堅定、執著、倔強、認真。為此他每年多次往返中國、日本和韓國,尋找他的同道,并再三地策劃了很多次展覽。他與朱其先生在橫濱、釜山和上海也一起策劃過多次大型展覽。其中最重要的巡回展是《東亞的位置——橫濱、釜山、上海巡回展》, 在最近的6年間,他還策劃組織了三屆《來自東亞之風——中日韓當代藝術巡回展》。
小山正先生的繪畫作品,畫的都是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他以視覺語言來表達人們的思想,畫面是安靜的,作品是精致的。當我們請他談談對藝術的感受時,他寫道:
現代的福岡是在悲哀的戰爭時代(近代),在被空襲破壞之后建造起來的。如今,在福岡流行“回想美好的過去時代,復興哀愁”的感覺。這個現象也許表示出:現代和現代主義將走到死胡同,人們被追究保護地球環境的責任。
我覺得在中國的許多城市中,比如上海,建造城市的過程跟福岡非常相似。近代的上海是在被外國侵入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現代呢? 眾所周知,上海的現代化越來越激烈。不過體驗過美好的過去的上海人,不再會追求后現代主義,總有一天希望創造又安靜又環保的城市,是不是?我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
我覺得在藝術教育方面,近代、現代的我們(東亞人),都是受歐美的藝術觀念的影響,在追崇西方文明的環境以及價值觀之下,學習近代、現代的藝術。我也在這樣的環境中去北美(三藩市,紐約)和歐洲(巴黎)學習藝術,做展覽發表作品。但是經歷了那里的藝術體驗,參加了許多藝術活動之后,我一直對他們的藝術感覺、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對藝術的理解和觀念感到別扭。究其原因,是我們和他們之間存在的對“個體和全體”(個人和社會)的想法的差別。這是一種人生觀的基本的差別吧。歐美是崇尚社會責任和宗教概念的個人主義。而東亞人的觀念,是不用對這個世界的未來負責的,即使在自我的物質建設中損害了自然環境,也是心安理得的感覺;東亞人更包容家庭的人際關系,更在意與人相處的人際關系。當我萌生了這個想法之后,我一直執著自己的看法,開始把藝術創作的焦點放在提出這些問題,體現東亞的精神內涵。從大約25年前開始,我在中國和韓國做藝術展覽,直到現在,我一直在生活中跟中國人、韓國人主動地交流。
我的作品中表達的內容,都是強硬地過日子的東亞人,他們的日常生活、擁有的生活觀、以及他們的生活環境、他們的精神狀態和哲學理念(東亞的對歷史的價值觀,宗教觀等)。我的作品選擇了最能表達出我自己的想法的材料、工具、技術。我用我的作品,來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思考:昨天和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