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陽光(木刻) ?徐匡
徐匡16歲畢業于上海行知藝術學校,20歲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他放棄了報考大學的機會,調到四川美協工作。
1959年,萊比錫舉辦“世界版畫比賽會”,中國選送10幅作品參展,《待渡》位列其中,這在當時美術界是一件大事,各大報刊都有報道,時年徐匡21歲。我想,徐匡的才能在于他較早地悟到了一個道理,造型藝術的特征是用形象說話,畫家不僅要有基本功,而且要學會用畫家的眼光觀察生活,并使生活形象上升為藝術形象。徐匡曾說:“作品的主題,不必特別指出。”他深知藝術的真和善是通過美來體現的,對美的探索是畫家一生的事。為了提高審美修養,擴大審美領域,在1962年前后他集中精力研究美的規律、美的民族性、美的個性。他用漢磚拓片的方法,融入浪漫主義情懷,自由發揮,創作出一批形式感很強的作品。《彝族姑娘》、《小山花》、《果園姐妹》、《秋收》等,有些是以線造型,有些是團塊造型,突出變形之美、裝飾之美、旋律節奏之美。這批作品產生于“政治掛帥”的年代,尤為引人矚目。今天看來仍感新鮮,有創造性的審美價值。
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這10年,是徐匡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這期間他曾去歐洲訪問,又到日本辦展,眼界開闊,創作旺盛,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他嘗試各種不同風格的版畫樣式,有以單線為主,以套色為主,以速寫為主,以生活情趣為主的等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巨幅黑白人物版畫,如《草地詩篇》、《主人》、《高原的陽光》等。
1975年,徐匡、阿鴿和另外5位畫家一起去西藏深入生活達9個月,走遍了前藏后藏,還到自治區各部門了解情況,對西藏社會有進一步的認識。他創作了大量木刻作品,如《納木湖畔》、《小騎手》、《潔白的哈達》、《在那遙遠的地方》等等。影響最大的是他與阿鴿合作的《主人》,這幅作品草圖出來之后在畫架上沉淀了兩三年,直到1978年才完成。
1985年以后,徐匡的興趣轉移到油畫方面,直到2004年才又操刀刻出版畫《奶奶》,這時他已66歲。《奶奶》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中獲銀獎(金獎空缺)。第十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赴韓國展出時,韓國為宣傳這次美展特意將《奶奶》做成大海報。
2005年徐匡又刻了《走過草地》,這是一幅描寫牧民轉移牧場的情景,生活氣息、很濃,具有原生態的真實美,刻得十分精到,該畫在第十七屆全國版畫展中獲金獎。最近在徐匡畫室看到幾幅他正在制作的大幅版畫,驚嘆他對版畫所投入的巨大精力,也預感到他版畫創作的第三個高峰即將到來。
一位杰出的畫家,其作品大都具備獨特性、象征性、審美性。徐匡的版畫作品具備了上述“三性”,他用個性的藝術語言創造了象征不同時期的典型人物和審美追求,使自己的作品在廣大人民心中扎下根,在藝術之林確立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地位,因此,他的作品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花朵(版畫)? 徐 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