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收藏到底有多熱?屢屢攀升的市場行情、日益龐大的收藏隊伍就是一個見證。與此同時,因為假畫泛濫、過度炒作等因素,不少人感嘆書畫市場“水太深”,不敢輕易介入。在江蘇養墨堂美術館館長吳維超看來,書畫收藏的門道雖然幾本書也未必說得透,但提防一些常見誤區、掌握一些小竅門,對書畫收藏者尤其是新手來說,將少走彎路、少交“學費”。
“有地位、有名氣的畫家,作品不一定值錢”
記者:都有哪些人熱衷書畫消費?
吳維超:大致有四種:企業家、收藏家、商務送禮者和少數白領。一般來說,實力派企業家和資深藏家以投資為主,他們資金雄厚、經驗豐富,眼光準、下手狠。商務送禮的人喜歡“投其所好”,會指名道姓要某某名家作品。近年來,有些白領也喜歡買字畫裝飾家居,兼具保值、增值作用,一般根據家裝風格選取油畫或者中國畫。
記者:您所接觸的收藏誤區主要有什么?
吳維超:最大誤區是“看地位、認名氣”,有人開口就問:有沒有某書協主席、畫院院長的字畫?其實,有地位、有名氣的畫家,作品不一定值錢。為什么有人從領導位置退下來,字畫馬上不值錢?林散之不是書協主席,卻沒人否認他的書法地位。相反,全國那么多書協主席、畫院院長,有幾個讓人記住的?更何況,如今各種書畫院魚龍混雜,有的名頭很大,給自己掛個“世界”“全國”級的牌子,實際上不是那么回事。
還有一個普遍誤區是:畫家去世了作品就升值。客觀上說,去世畫家作品存世量小,“奇貨可居”,而歷史上畫家在世時作品乏人問津、去世后名聲大噪的也屢見不鮮,但一個根本前提是,畫作必須是精品,經得起時間檢驗。
還有人覺得,同一位畫家的作品,價格可以“由此及彼”。我有一位朋友是畫廊老板,有人拿一幅李可染的畫請他估價,他根據市場行情,給出幾十萬元報價。對方一臉狐疑,說你蒙誰呢?李可染的《井岡山》拍出1000多萬元呢!事實上他不明白,同一個人作品也分“三六九等”,早期的、成熟期的;大規格的、小尺寸的;精心創作的、應酬之作……價格有天壤之別。
也有人想當然以為,工筆畫比寫意畫值錢——工筆畫多費時啊,畫一幅的功夫夠好幾十幅寫意畫了。這是典型的外行想法,藝術品價值不能簡單以投入時間和精力來估量。
近年來有一種“另類”書畫創作也值得注意。在一些全國性美展上,我看到一些比較“怪”的作品,比如一幅表現閱讀的畫,畫中報紙是用真報紙裝裱上去的;有的畫作采用新興材料,用電腦合成,畫中人物手臂的汗毛孔、毛細血管逼真可見。這類畫作,作為一種藝術探索無可厚非,但基本沒有投資和收藏價值。
“眼界要高,切不可盲目跟風”
記者:新手涉足書畫市場,可從哪里入手?
吳維超:要提高眼界,不要盲從身邊某些“業內人士”的說法,多到省美術館、南京博物院等場所欣賞高水平展覽;關注高水準學術性展覽,從專業刊物上了解哪些畫家創作水準較高、有投資價值。鑒于目前國內美術批評界“吹喇叭抬轎子”現象嚴重,如果想投資某位畫家,一定要留意多方評價。
可關注一些中青年實力派畫家,比如江蘇周京新、范揚、吳冠南、常進等人,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但作品價位還未及時跟進;也可留意一些“潛力股”,如南藝一批“70后”畫家秦修平、徐鋼、劉元堂等。
記者:通過不同渠道購買書畫要注意什么問題?
吳維超:一般來說,通過朋友介紹去畫家家中購買,可以保真,但價格較貴。去畫廊的優點是門檻低、價格較公道。不過要選有名氣的畫廊,信譽相對好點。
拍賣行也是個好去處,但買家要有心理尺度,最高多少錢能接受。拍賣行有一現象值得警惕,比如某畫家多年沒動靜,某段時間作品拍賣價突然“幾級跳”,給人一路看漲的感覺,這時別急于跟進,也許有人在“做”行情。
還有一種“捷徑”,是在學術性展覽上和主辦方、畫家本人洽談,一般來說,展覽中的畫作精品較多,價格也公道。(記者 王海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