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改革開放的1980年代,兩位藝術家的創作也翻開了新的篇章,轉向更寬闊的領域,由對外部世界的描繪轉向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和藝術形式的探索,由寫實主義的道路進入表現和抽象的領域。林崗的《沙風》系列、龐壔的《青銅的啟示》系列洞開了中國油畫的新風,以強烈的形式感和對油畫語言材料的探索成為當時中國畫壇觀念變革和語言創新的典范。他們在吸收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基礎上,融匯中國繪畫傳統的精神要素,表現出藝術語言探索的自覺和嶄新的時代內涵。龐壔在從事油畫創作之時,還積極探索油畫技法和材料的變革,1986年出版的專著《繪畫材料研究》是她多年研究油畫創作材料的成果,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進入21世紀,兩位藝術老人在更將形式的探索與內心的抒發緊密聯系起來,林崗在《白髪》、《病房印象》、《較量》等作品中,體現出格調疏放而意涵深沉的“精神抽象”的意味。龐壔在感懷美國911和汶川地震系列的作品中,用“有意味的形式”表現出悲天憫人的深切情懷,顯示了一位女性畫家對生命和人類命運的觀照。
本次展覽既探尋兩位畫家藝術人生的共性,又展示他們各自的藝術特征,向觀者提供了一種解讀他們藝術的新視角。在展覽中,林崗的作品包括五個部分:1950年代初的新年畫創作;留蘇時期的探索;回國后創作的歷史畫(其中包含與龐壔合作的作品)及一系列草圖、速寫和油畫寫生;1980年代以來的新的系列作品。由此凸顯出林崗藝術的三個重要特征:寫實歷史畫與抽象創作的關系、留學創作與歸國之后的風格轉換、宏大的國家敘事與個性創作的平衡,側重在“關系”中展示林崗藝術的整體面貌和內在脈絡,在“關系”中還原創作的情境與方式。龐壔的作品展現了她獨具個性的藝術歷程,成為一種對精神的展示。展出作品分為三個部分:早期的寫實油畫、《青銅的啟示》系列、2000年以后的創作,由此讓人認識她藝術創作最初的沖動和貫穿始終的情愫,感受她作品中對形式的沉思和精神的綿延。
龐壔在新聞會上表示,作為經歷新中國各歷史時期的藝術家,現在自己最想了解年輕藝術家們的繪畫思想。自己早年經歷的歷史時期,藝術創作受到極大的限制,但是在當時的極端環境之下,藝術家們將繪畫藝術發展到一個很高的程度,現在在如此自由、美好的歷史時期,希望下一代年輕藝術家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的資深教授,林崗和龐壔為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做出了長期的貢獻,他們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當代頗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此次展覽首發龐壔畫冊兩集,第一冊中收錄的《幼兒畫畫不用教》一文,尤其體現了龐壔獨具特征的藝術教育理念。
兩位藝術家無論是在動蕩年代還是開放時期,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真誠與自信,創造了屬于他們自為世界的藝術。正如古人對春蘭秋桂的詠嘆:“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他們的藝術純粹而自然,他們的品格樸實而脫俗,散發出雋永的光芒!
6月8日,由中國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院組織的“林崗、龐壔60年藝術回顧展學術研討會”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