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絢麗的涂鴉
據(jù)說關于涂鴉最早的痕跡是在歐洲。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古城—龐貝,這里的墻上所留下的涂鴉是發(fā)現(xiàn)最早涂鴉行為的記錄。這座埋葬在熔巖下一千多年的古城,為我們了保留羅馬人各種生活痕跡。
而有關現(xiàn)代涂鴉,比較公認的說法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源于美國。開始是一群黑人青年宣泄對社會不滿的產物,都是一些標語和各種符號??墒牵瑤讉€有繪畫天賦的人出于對簡陋幫派tag(標簽)的不滿,開始自己設計新的tag,從此,這些幫派符號變得好看起來。再后來,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幫派畫家終于意識到,墻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實用的畫布。于是,他們開始行動了,把觸角伸到了紐約最大的移動的墻壁上—地鐵。從此,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涂鴉”(graffiti)誕生了。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边@句老話有時候并不盡然。起源于美國的涂鴉,卻在歐洲得到了真正的發(fā)展,從街頭的小打小鬧,成為了現(xiàn)代藝術的招牌。雖然有了名分,涂鴉卻從未放棄過這種文化的核心本質—對主流社會的解構和叛逆。涂鴉很快被歐洲各國家深厚的藝術文化特色所吸收、融合,從而發(fā)展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同時,涂鴉的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刻,從個人情緒的宣泄走向個人對整個社會層面的哲思。
自由開放的荷蘭被認為是歐洲涂鴉文化的發(fā)源地
荷蘭 歐洲涂鴉的搖籃
荷蘭人的心思更多是在圖案的設計上。如Delta的3D字體的涂鴉,巧妙的心思讓人感嘆不已—原來文字還可以這么玩!
從Blek開始,涂鴉已經滿滿轉換成另一種形式,比美國流行的tag來說更具人文藝術色彩,也較易被大眾接受。他帶動了一個不屬于美國風格的涂鴉,從而激起了歐洲自身的涂鴉文化。
1982年,在荷蘭的Yakikornblitt,一個私人博物館,第一次將紐約街頭一種文化產物—涂鴉帶到了荷蘭。其中包括美國早期具有傳奇性的涂鴉大師如Blade等人的作品。這是紐約派的涂鴉第一次現(xiàn)身歐洲,這種新鮮的藝術形式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一年之后,在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名為“avant-garde”的藝術展,展出了來自紐約的一些涂鴉作品。展覽取得了巨大成功。從那之后,涂鴉就開始在荷蘭、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流行起來。
相比美國政府對涂鴉的限制,荷蘭人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在這個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甚至在一些嚴肅的博物館的內墻上,都能看很多可愛又好玩的涂鴉作品。比如荷蘭最著名的科學知識博物館Venabbe,一進大廳,墻上的涂鴉就能讓你樂上半天。而荷蘭涂鴉作品的政治性相對其他國家來說也沒那么強。(想想這是個多么自由的國家,同性戀也可以結婚,還有什么好反抗的呢?)荷蘭人的心思更多是在圖案的設計上。如Delta的3D字體的涂鴉,巧妙的心思讓人感嘆不已—原來文字還可以這么玩!
法國涂鴉藝術家Blek Le Rat發(fā)明的紙模是涂鴉史上的里程碑
法國 人人都愛來巴黎涂鴉
法國人在任何與文化有關的事上都不會落后。他們甚至堅持認為,現(xiàn)代涂鴉最早是出現(xiàn)在法國。證據(jù)是:早在1960年,攝影大師布拉塞(Brassai)出版了一本叫《Graffiti》的小冊子,比美國人早差不多十年哩!在這本書里,涂鴉被看成是一種原始的、曇花一現(xiàn)的“毛藝術”。
涂鴉從誕生之初就擺脫不掉它的政治性。1968年法國的5月風暴中,巴黎大街小巷都涂上了各種具有煽動性的口號。他們的涂鴉講究荒唐幽默,也比較有文采。“Cache-toi,objet! 遮羞吧,不會思考的東西(提醒不革命的人)“;“La vie est ailleurs。生活在別處”;“Desobeird'abord: alors ecris sur les murs (Loi du 10 Mai1968.)首先要不服從,然后在墻上寫字—1968年5月10日的法律”……這些標語用油刷,磙子寫成,或者張貼海報,也有極少數(shù)的人開始使用油漆噴桶。70年代之后,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城市里張貼海報,用來表達自己的藝術觀點,巴黎地下公墓也一度成為涂鴉的天堂。
法國人對于涂鴉文化的貢獻還在于對涂鴉材質的改造上—紙模(Stencil)。紙模的原理是利用厚紙板或者已有輪廓的紙張來復制圖像。紙模涂鴉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它能多次地在不同地點重復使用。而圖像能獲得的最大功效就在于,能讓同一個觀者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看到同一個圖像—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個圖像時,可能沒有感覺,但當我們再一次看到時,我們會自動開始識別它的存在;如果再有幾次,它就可能進入我們的心靈,引發(fā)我們的想像力并調動我們的幻覺意識。紙模涂鴉就是在一種自由的氣氛與游戲的心情下所產生的藝術。
Blek Le Rat是紙模涂鴉的創(chuàng)始者。他最早在巴黎街頭進行創(chuàng)作,早期作品充滿政治運動的色彩,藉以抨擊法國政府的行徑,而后開始進行真人大小的人物創(chuàng)作,將涂鴉融入生活場景中進而更直接傳達創(chuàng)作理念,慢慢攻占整個巴黎城。從Blek開始,涂鴉已經慢慢轉換成另一種形式,比美國流行的tag來說更具人文藝術色彩,也較易被大眾接受。他帶動了一個不屬于美國風格的涂鴉,從而激起了歐洲自身的涂鴉文化。
在巴黎,塞納河岸,盧浮宮圍欄,蓬皮杜中心,Stalingrad和La Chapelle之間的廣闊地域,都是涂鴉大師們喜歡到此一游的地方。甚至有些美國或者歐洲其他國家的涂鴉藝術家不遠萬里來巴黎畫畫,看來,人人都愛在巴黎涂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