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火如荼的中國當代藝術,已經影響到人們的精神生活,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展覽、批評、拍賣、收藏這些關鍵詞編織著市場的神話。藝術作品的風格、歷史價值讓更多的人們思考,從“黑、白、灰”到“紅、黃、藍、青、綠、紫”到“卡通一代”的當代藝術進行著怎樣的圖式演變。藝術作品風格化、品牌化是不是藝術結合商業的成功典范,讓我們看看藝術家的作品風格,進入當代藝術圖式的語境中去品讀、分析。
波普藝術時代的開始
波普藝術是世界藝術歷史上的一個時期,一個藝術與商業嫁接的時期,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于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國。然后在世界各國相應興起。波普為Popular的縮寫,意即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波普時代的來臨,是在工業時代商品經濟的背景下產生,消費文化的刺激讓藝術作品廣告化、口號化、快速化、品牌化。波普藝術影響下的藝術作品也像廣告一樣,表達藝術家的思想更明確、更具有象征性、可讀性。
波普藝術在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90年代影響了中國一批藝術家,他們把波普藝術結合中國文化的象征、解讀,用藝術的表現形式見證了這個時期的藝術歷史,“政治波普”一種帶有反諷的中國式波普形式,闡釋著紅色文化背景下遺留的傷感,從解構中國政治文化的“紅、光、亮”到“黑、白、灰”到“紅、黃、藍、青、綠、紫”到“卡通一代”,這些藝術的根源從內容和形式上都受波普藝術的影響。
黑、白、灰”到“紅、黃、藍、青、綠、紫”
中國當代藝術的開始,學者們都把他推到“85美術新潮”,完善于“后89美術”時期。這個時期也是中國藝術走向解放的時期,藝術擺脫了政治的束縛,藝術回歸到藝術家表現自己思想的時代,一種關注當下人生活狀態的思考開始,藝術家百家爭鳴,盡管被認為是西方的“后娘主義”,但藝術的發展畢竟已經找到了自身的出路。
從中國當代藝術的作品風格來看,拋棄了以往的“學院派”傳統手法,大部分作品采用單色的手法來表現,這種表現手法有助于吸引人們的眼球,也標志著新一代藝術家作品要跟傳統的藝術作品劃清界限,走一條自己的藝術風格道路。
2007年由高嶺策劃的“黑白灰—— 一種主動的文化選擇”
展覽于7月21日-8月5日在今日美術館舉辦,參展藝術家名單有:陳界仁 、方力鈞、郭晉 、郭偉、海波 、何森、李大方
、李路明、毛旭輝、石心寧 、忻海洲 、楊福東、楊少斌、尹朝陽、喻紅、張曉剛、趙能智 、莊輝
。這次展覽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風格做了梳理,奠定了黑白灰藝術時代的學術價值。
從“黑白灰”到“紅、黃、藍、青、綠、紫”的藝術風格演變,也是一種必然,藝術家們選擇了單色表現,需要用不同的鮮艷顏色來點綴這個充滿欲望的消費社會,單色——粉紫紅色成為整個時代的流行符號,它更能煽情的表達著這個社會。另外我們可以根據時代的背景來看,80年代的藝術家們處于中國文藝解放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集體主義”的藝術大生產讓追求個性的藝術家必須削弱個性服從共性。“紅、光、亮”藝術標準和截取西方“印象派”時期的藝術語境已經和消費時代的新文化不符,思想的解放讓藝術家們的創作自由化,選擇鮮艷的顏色更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從“艷俗藝術”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可以看到,(艷俗藝術家:俸正杰、王慶松、劉力國、祁志龍、胡向東、楊衛、劉崢、徐一暉等)更多的粉艷表現了當時“消費文化”染指中國的情景,那些性感的廣告模特、可口可樂、萬寶路等眾多名牌一夜進入中國。藝術家們是時代的敏感者和先知,他們就地取材,根據當時文化特征拼湊出能夠體現當下文化的藝術作品,其色彩大多是“黑、白、灰紅、黃、藍、青、綠、紫”。
筆觸、色彩、繪畫語言的象征
這個時期的色彩主要以單色為主,單色表現形式更有意味,他把客觀色彩轉換成主觀色彩,通過主觀色彩塑造、表現,更強烈的體現藝術家思想,從表現技法上來說單色的表現技巧也比較容易控制,而且視覺沖擊力強,能吸引人的眼球。在這個商業時代,鋪天蓋地的廣告讓人們視覺疲勞,藝術作品要想吸引人們,也不得不借用廣告的力量。
這個時期的筆觸以細膩為主,也有以表現為主的作品,但大多拋棄以往追隨印象派短筆觸的絢麗色彩、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色彩和嚴謹的光影造型,藝術形式更多用“艷俗”的色彩:黑、白、粉紅色、粉藍色、粉綠色、粉紫色成為這個時代的流行色彩。
繪畫語言也在這種單色的語境下提煉得更純粹,讓藝術作品表現力更強烈。可以這么說,整個當代藝術的圖式和文化象征,都是站在批判的立場來闡釋這個多元變化的社會。藝術作品通過表現傷感、迷茫、疑問、批判、反諷、嬉戲、物質消費的變異、政治束縛反諷、歷史傷痕記憶、麻木無聊的墮落。都是對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一種強勢入侵的反抗,都是對中國藝術歷史革命的梳理。什么是藝術,必須站在當下的歷史背景下,了解由歷史的變遷帶來文化的語境,在它的前提下才能孕育出這個時代的繪畫語言象征。
單色和艷俗的視覺化、品牌化
單色時代的來臨,標志著大眾文化的興起,這種波普藝術本身就在大眾文化背景下誕生,為大眾文化服務。藝術家的作品從有自己的風格提煉到視覺化、品牌化形象,如張曉剛的“中國式家庭”,所有的作品都是單色,所有的面孔都是木訥的,表現60年代中國家庭的面孔。王廣義的“政治波普”所有的符號都是上世紀文化大革命時期大批判、樣板戲式的標準式政治英雄形象;結合國外消費文化進軍中國市場的現狀,作品流露出漫畫式、廣告式的反諷。岳敏君的標準笑容,滲透到每一幅作品。方力均的光頭形象成為他作品的代言。這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典型的形象復制、拼貼、重組、排列、錯構、同構、再現、程式化。反復出現在作品中的標準程式,就如古埃及時期繪畫正面律一樣,所有的形式都程式化。這種作品風格就像產品商標一樣,無論你是哪個系列的產品,都統一打上商廠家的標志。說明了當代藝術家不僅具備了繪畫語言風格的研究,也對視覺形象統一的商業推廣有所意識,當代藝術家們就像設計師一樣,不只是在做設計,而是在做品牌策劃。
卡通動漫影響下的當代藝術
上世紀60年代開始,80年代盛行,卡通漫畫影響全世界,人們的生活習慣、衣食住行、思想甚至面孔都受卡通時代文化的影響,藝術家生活在這個時代,他們的身上必將打上時代的烙印。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卡通,主要是動畫形式和中國式連環畫完成這個時期的讀圖時代,文化大革命的到來,讓中國動畫瞬間消失,連環畫變成政治宣傳的工具。一直到80年代后,動漫卡通受日本和歐美的影響又開始發展起來。新的文化注入,藝術家們比誰都關心未來的文化會怎么樣,他們用自身的敏感結合身在當下的感觸,用藝術作品表現出他們的思想。第一代“卡通一代”藝術家們主要指出生在20世紀60、70年代后的一些藝術家,(新人類卡通一代藝術家:黃一瀚、楊凡、蘇若山、響叮當、梁劍斌等)他們在90年代動漫進入中國的時候發起藝術革命,對突如其來的動漫文化進行圖式再現的批判和接受。作品以表現中國青年受卡通動漫的影響,紅頭發、綠眼睛,穿著怪異,打扮得猶如卡通和游戲里的角色。新一代“卡通一代”是指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后成長起來的藝術家,(新“卡通一代”當代藝術家:沈娜、陳可、熊宇、楊納、穆磊、江衡、李金孺、宋洋等。)他們和動漫一起成長,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都打上動漫文化的烙印。這一代藝術家的作品,自覺的反映了他們這個時代的哲學思考,有頹廢、艷俗、游戲、卡通、迷茫、性感、無所謂懼。他們的作品很自然,沒有更多的思考卻自然反映出他們生活時代的困惑,他們是時代的轉折點,和整個時代一起成長,接受整個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下的壓力和人文思考。
卡通動漫影響著藝術形式風格和表現內容的思考方式,這是流行文化結合藝術的又一次藝術革命,老的藝術家已經成為過去時代的歷史,新的藝術家即將登上歷史舞臺,當代藝術在和卡通動漫的融合后即將閃亮登場,繪畫語言風格也將從波普藝術到卡通動漫這個歷史長河里尋找新的出路。未來的名家就在明天誕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