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22日上午在羅湖區高路德珠寶藝術品交流中心展出,展覽由深圳報業集團主辦,深圳美術家協會、深圳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協辦,高路德珠寶藝術中心承辦。展覽共展出深圳本土畫家的117幅力作,數百位藝術界及其相關人士參加了開幕式。
深圳報業集團社長黃揚略為展覽題詞,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藝術界代表和展覽籌辦單位各自登臺發言,從不同角度介紹了深圳本土的美術創作。據了解,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月30日。
深圳的本土特色
展廳里117幅畫作,出自13位深圳本土美術家之手,分別是魯慕迅、鄒傳安、馬波生、駱文冠、宋玉明、劉聲雨、鄒明、于長江、高坤水、陳湘波、馬順先、尹晶華、陳丹芝,這些畫家都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多數是國家一級美術師,在深圳畫壇具有較高影響,其中有在畫院工作的專業畫家,有在深圳大學擔任教授,有在文化部門從事美術創作的專業人士,他們的作品各具獨立的風格和面貌,并且在中國畫壇占據重要位置。改革開放30年來,這些藝術家先后從全國各地匯聚深圳,帶來不同地方的文化氣息,為深圳本土的特色文化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深圳谷風畫院院長魯慕迅,曾獲“優秀人民藝術家”稱號,雖然已年過八旬,但依然作畫不已,這次展出的作品有《三友圖》、《黃紫紛紛燦若霞》、《高風圖》等十數幅作品,其《高風圖》所表現的蒼松,與凌空翱翔的兩只雄鷹,這幅畫曾在2005年10月搭載“神舟六號”遨游太空。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鄒明所展出的山水畫別具特色,他的《彩墨老屋》、《石橋小舟》、《棚廊柳巷》、《粉墻黛瓦》,包含著較多的傳統筆法,但有更多的創新,其較多的筆意和墨趣的獨立性給人以深刻印象,作品沒有雕琢,沒有粉飾,透著自然的真切與明凈,他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等多家機構收藏。
大嗓門的藝術家
展廳里,記者見到畫家馬波生,一頭長發、一副大嗓門,說話快走路也快,看不出是個年逾花甲的人。他是深圳大學藝術學院教授,1985年開始在中央美院師從著名畫家周思聰、盧沉夫婦鉆研人物畫的創作,爾后又追隨李可染大師研習山水畫,其作品在人物和山水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作品曾兩次在全國書畫大賽中獲一等獎,山水《陜北瑞雪》、書法《米芾西園雅集圖記》均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記者注意到,展廳里馬波生的作品有多幅是中國山水筆法的城市建筑,表現了畫家深入傳統,以書入畫并努力跳出古法束縛、鐘情于現代都市和皖南民居的詩意追求。這在當代山水畫家的創作中是不多見的。馬波生介紹說,“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城市生活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主旋律,而城市建筑是人們習見的、熟悉的,不入畫就是畫家沒有盡到責任。我經過長時間觀察、揣摩,用山水的筆法展現深圳的城市建設,先是把建筑打碎,再按照生活的真實,按照我的感悟,重新拼接、組合,展現當代深圳的城市風情,繪畫就是繪畫,不是照相,作品里應該有作家的思想、作家的情懷,于是我就把自己的理想抒發到畫板上”。
關于人物創作,馬波生也很“另類”。《接吻》表現的是公共汽車上,一對青年男女在老者面前公然接吻,馬波生說:“時代在變,如果在30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人們的個性在張揚。”《體檢》則是部隊女護士在給準備應征入伍的裸體男青年們做體檢,馬波生說,“自己青年時期應征入伍就是這個場景,這來自我的生活體驗,那時的體檢就是這個樣子的。”
時代題材的大制作
展廳里尺幅最大的畫作《南海邊》,描寫的是鄧小平1984年第一次來深圳時的場景。作品大氣磅礴,人物栩栩如生,整個畫面分明是改革開放之初深圳正在起步的那段輝煌歷史。作品出自國家一級美術師于長江之手,他現在是深圳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于長江介紹說,“我近些年來把時代題材的創作作為重點,這幅《南海邊》是為改革開放30周年而作的,這樣大題材的作品,看起來是遠離市場的,一般的拍賣場和個人藏家往往不收的,但我并不在意。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變革鼓與呼,是中國畫家的職責所在,近30年我們所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所沒有過的,這種巨大變革已經受到全球的矚目,畫家應該為這段輝煌的歷史、尤其是深圳的歷史留點什么。”于長江這類時代題材的作品多次獲得重要獎項,并被中國美術館、北京市美協等機構收藏。
在展廳里,還展出了于長江9幅人物畫,或是青年男女與兒童,或是嬉戲的少年,或是背著孩子的老人,于長江說,“這些畫都是采用積墨的方法繪制,所謂積墨的方法就是用傳統的山水畫的筆法運用到現代人物畫中,塑造的人物線條明快,底蘊渾厚,這組作品是我在韓國逗留三個月時所創作的,這些人物都是韓國人形象。”
展覽主辦方介紹說,這個“深圳本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畫展”僅僅是個發端,今后將有計劃地推出后續展覽,以繁榮和促進深圳的美術創作,為深圳本土藝術的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