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晏老最后一次執筆所寫詩句,小兒子晏秉常透露老人走得安詳平靜,沒有留下只言片語
昨晚7點47分,中國著名畫家、有“老畫仙”之美譽的晏濟元因重度肺炎、冠心病等引起的高血壓和呼吸衰竭,經搶救無效,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逝世,享年110歲。老人走得安詳,卻沒有留下片言只語,因為他一直相信,自己還能活20年。其實,他已經是迄今為止中國年齡最老、畫齡最長的畫家了。
消息傳出,畫壇震動,眾多藝術界同道紛紛從各處趕來悼念。直到昨天深夜記者發稿時止,晏濟元的弟子和家人已經開始連夜搭設晏老的靈堂,其余后事處理還在繼續進行中。
成都商報記者 喬雪陽 汪潔淼為您報道
漢口夕陽斜渡鳥
洞庭秋水遠連天
在醫院度過最后一個春節
昨晚8時許,成都商報記者接到長江畫院院長叢啉中的電話,第一句話便令人愣在當場:“晏老走了。”這短短四個字,不知令多少畫界同仁感慨萬千。20分鐘后,成都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除了幾位一直陪護晏老的親屬外,病房內外并沒有幾個人。記者走進病房的時候,晏老的女兒和兒子剛剛給父親換好了一身新衣服。晏老平躺在病床上,面色蒼白,神情安詳。
晏老的小兒子晏秉常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晏老是在上個月27日住進醫院的。“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父親的健康狀況一直不太好,但神志都比較清醒。”大約一個月前,晏老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在醫院里,已經是五世同堂的晏濟元,在家人的陪同下,度過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個春節。
晏濟元的二弟子、成都畫家童春云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前兩天自己和師兄一起到醫院看望老人,沒想到成了訣別。“他當時已經說不出話了,就拉著我們幾個的手,看著我們,想說點兒什么的樣子,我把腦袋湊過去,師父嘴動了動,但還是沒說出來,就抬手在我頭上拍了幾下。”
據晏秉常透露,父親后面都是靠輸液來維持營養。醫生原本打算給晏老插胃管輸送流質食物,但晏老堅決不愿意。“他用舌頭抵住胃管不讓醫生放進去。”晏秉常也只能尊重父親的意見。2011年2月10日中午,情況還算穩定的老人忽然開始出現了衰竭的跡象。醫護人員給晏老打了強心針,情況一度緩解。但是,到了傍晚6點40分左右,晏老的生命體征再次急轉直下,經過搶救,7點47分,老人那一直手握畫筆的手永久地靜止了下來。
晏濟元回顧展將盡快舉行
雖然晏老已是110歲高壽,但他的小兒子晏秉常卻仍對成都商報記者說,父親的離去太過突然,甚至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也沒有留下遺書。“父親常說他要活到130歲,他相信自己可以活到那么久,根本不會去準備這些東西。”
晏濟元的義子兼經紀人叢啉中剛剛走出四樓電梯,便失聲痛哭起來。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晏老最后一次執筆書寫,是在去年9月的時候。“我們在晏老家中,想給他拍一張寫字的照片。”當時晏老寫的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的兩句詩:“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
晏秉常透露,為了紀念父親,大家還打算盡快舉辦一個晏濟元百年回顧展。“作品不放太多,60幅,展出晏老的精華作品。”同時將在重慶修建一座晏濟元個人紀念館。“館址已經選好了,在重慶李子壩。在父親去世前就開始籌建了,展覽父親的畢生杰作。”
昨晚,得知晏老故去,晏濟元的一眾徒弟也都紛紛齊集。64歲的二弟子童春云一直在醫院病房外守候。大弟子韓德云也將連夜從岷山趕來成都。長江畫院副院長、著名書法家朱映奇說,自己會親手為晏老書寫挽聯:寰宇周知,誰見椿齡揮妙筆;畫仙去矣,同悲華夏失奇峰。
到昨晚記者離開醫院時了解到,經過晏老的家人、弟子和友人等商議,確定了靈堂搭建的地點:成都東林陵園。“我們這就聯系場地,連夜搭建靈堂。”叢啉中說,他還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和大多數人不同的是,晏老的遺像將不是一張照片,而是成都知名畫家黃振海幾年前為晏老繪制的一幅極其傳神的素描肖像。
藝術人生
看盡云山是吾師
任我縱橫寫自然
晏濟元,青年東渡日本、中年創造生命奇跡,風雨飄搖曲折坎坷的百年人生,晏老是如何走過的?是剛直不阿,是寵辱不驚,是清心寡欲,是許多至今尚未被世人發掘出來的樸素真理。
成長自幼表現出藝術天賦
1901年,晏濟元出生在四川內江,是家里最小的一個孩子。父親晏輝廷為前清讀書人,擅長書畫、治印。晏濟元自幼就表現出藝術天賦。父親著力培植,除親授外,也請內江名人、清末秀才張曲齋為晏濟元教授古典詩詞、魏晉書法、繪畫技法。在家學飽養、嚴師重教之下,少年晏濟元已具備了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及藝術素養,為其一生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友誼與張大千情同手足
少年時代,晏濟元與張大千情同手足。由于兩人同是內江人,兩家有姻親關系。兩人自幼一同玩耍,共同研習書畫。長大后,兩人先后離開故鄉求學。1924年,23歲的晏濟元到成都學習新學,后考入上海中法國立工學院。當時,張大千和張善子也從日本回國,住在上海,以賣畫為業,晏濟元與張大千朝夕相處,切磋探討畫藝。晏濟元寄宿張大千兄弟家達7年之久,直到晏濟元遠赴日留學。抗日戰爭爆發后,晏濟元想盡辦法回國,到達天津時,張大千已在碼頭等候。
抗日戰爭勝利后,晏濟元在成都和張大千重逢。晏濟元把帶去的一幅《瑤臺濯玉》拿出請大千指點。張大千提筆贊道:“濟元擬宋人布局,筆墨清潤如玉若水,作家士氣兼到也。”那次是兩人的訣別。
毅力癱瘓8年后重新站起
1964年元旦,晏濟元的40余幅作品在北京展出。辦完畫展后,晏濟元不幸被自行車撞倒,長途顛簸回到重慶,病情惡化,以致下肢癱瘓,從此一病不起達8年。在夫人潘毅的悉心照料下,晏濟元奇跡般地站了起來,還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對藝術的執著,十幾年沒有一天間斷書法和繪畫,沒有紙墨就在腿上比劃。厚積薄發,晏濟元在晚年迸發出驚人的創作能量。
晏老是以何種心態走過了風雨飄搖的百年人生?其女兒晏秉義回答:“清心寡欲。”在她眼里,父親一生剛直不阿,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落,漫隨天外云卷舒”。
執著百歲還登華山泰山寫生
1999年,晏老不顧年事已高,赴云南,觀虎跳峽,登玉龍雪山;2002年登華山,當時已是101歲;2003年登上泰山南天門,時年102歲。他這樣頻繁出游,與自己的藝術主張密切相關。“看盡云山是吾師,任我縱橫寫自然。”以天地鑄我,是他現實主義藝術觀的寫照。晏濟元曾說過,作畫應吸山水之精華,納天地之靈氣,作品才有生命力。
性格率真得像個“老頑童”
談及長壽的秘訣,晏濟元兩手一攤:“沒有,沒有。我吃東西口味重,愛吃肉,還喜歡喝咖啡,特別是現磨的咖啡。你說這是什么長壽秘訣?”晏濟元不沾煙酒,最愛蘭花和竹子,屋里隨處可見清香四溢的蘭花。他還喜歡收藏小刀,性格率真得像個“老頑童”。成都商報記者綜合報道
人物檔案
晏濟元,名平,別號素貞老人、老濟、濟公、江州散人,生于1901年,四川內江人氏。
民族:漢族
出生時間:1901年7月11日
生肖:牛